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两会来了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今日下午3时开幕

记者问答

中国疫苗安全吗?

中国已接种疫苗5200多万剂次

并向28个国家出口

一些国家领导人带头接种

说明中国疫苗安全有效

如何防止个人信息滥用?

采取系列措施加快构建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

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国是否面临返贫挑战?

我国脱贫标准是综合性的质量高、成色纯

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热点关注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颜明关注校外补课问题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明确校内校外教学边界

两会回声

全国人大代表林勇两次建议延长产假,改由夫妻合休

国家卫健委:先争取合休产假 再推动延长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于3月3日15:00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期压缩

考虑疫情防控和会议实际

政协大会会期压缩至6天半

郭卫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下午闭幕。大会拟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政治决议等决议和报告。

今年大会在媒体采访方面仍延续去年的做法,邀请少量在京中外记者到人民大会堂现场采访;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安排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

今年的会期做了压缩,一方面是总结了去年会议的经验,一方面考虑到疫情防控的要求。去年大会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和会议实际情况,缩短会期、压减人员,我们去年压减了不少工作人员,精简了文件,线下线上相结合,大会开得很成功。今年大会将进一步完善有关做法,在强化时间观念、优化流程设计的基础上努力增强效率,提高质量,切实发挥好全体会议这一协商履职最高形式的作用,不断提高专门协商机构的效能。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总结和梳理大会这样的创新举措和有效做法,不断完善有关工作,把好经验、好作风延续下去,确保会议风清气正、务实高效。

疫苗安全性

一些国家领导人带头接种

说明了中国疫苗的安全性

郭卫民:中国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有关部门制定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上市申请和附条件批准的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与世卫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基本一致。我国疫苗企业从研发到每一阶段的实验,都始终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程序进行,而且在研发、实验到紧急使用、附条件上市等各个重要阶段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先前在中国附条件上市的中国国药集团和北京科兴公司的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相应标准要求和我国技术指导原则要求。截至2月底,中国已累计接种疫苗5200多万剂次。很多国家也都批准使用了中国疫苗,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自己带头接种了中国疫苗,这也说明了中国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疫苗是防控并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国际社会抗疫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宣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支持鼓励中国企业同有关国家开展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合作,加入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积极推动疫苗在全球的公平分配。截至2月底,中国向6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提供疫苗援助,向28个国家出口疫苗,这个数量还在增加中。中国开展疫苗国际合作是为了帮助国际社会共同战胜疫情,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个人信息安全

采取系列措施加快构建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

郭卫民:党和政府对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十分重视,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国政协围绕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开展了大量工作。很多政协委员提交了相关的提案,去年全国政协还专门召开了“加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召开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科技伦理和法律问题”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认为,要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严格落实好各项文件规范,要加快完善法律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执法,对侵犯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和惩处。采取系列措施加快构建个人信息安全的“防火墙”,让个人信息安全、让社会公众满意。政协委员中有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表示要加强行业自律,处理好服务和管理的关系,严格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保障好用户的合法权益。

脱贫攻坚

中国的脱贫标准质量高、成色纯

郭卫民:我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从收入上看,高于世界银行制定的极端贫困标准;我国在脱贫攻坚中还强调“两不愁、三保障”,目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前几天有关部门也公布了一个脱贫攻坚的权威普查报告,对脱贫人口的收入情况、“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都有比较具体的陈述。此外,我国的扶贫成果也包括大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比如建桥、修路、通电、联网,这些举措改变了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打开了他们走向富裕的大门。摆脱贫困的农民们,现在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像解决住房问题,几百万人的危旧房改造,包括易地搬迁扶贫要盖新房,投入很大。政协委员们通过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和实地调研,普遍认为中国的脱贫标准质量高、成色纯。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确实是十分艰巨的。委员们认为,党中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的稳定就业,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据央视

★全国两会·热点关注

夫妻合休产假?国家卫健委答复:

争取实现适时推动延长产假

因生育影响职业发展,女性劳动力生育意愿降低,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连续两年提交《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呼吁延长产假、将陪产假与产假合并,由夫妻合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答复表示,生育假期设置并非越长越好,而是要多元统筹设置男女生育假期,强调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可考虑分步稳妥推进,先争取实现夫妻合休产假,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适时推动延长产假。

现状:女性生育意愿低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林勇提交了《关于夫妻合休产假的建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他再次提出相同的建议。

林勇在建议中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三年多以来,每年全国的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在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政策对生育的鼓励和实际出生人口的下降形成了强烈反差。

而目前家庭生育意愿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育对女性劳动力的职业生涯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二孩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经济和人力上的严峻考验。

建议称,产假的权利主体是二孩妈妈,理应共同哺育孩子的二孩爸爸却只有7-30天不等的陪护假,完全不足以分担照顾家庭的职责,加上爷爷奶奶辈年龄较大体力有限,因此二孩出生后,家庭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二孩妈妈身上。这影响了女性的职业发展,也对生育二孩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女性生育意愿下降。

建议:男性产假42天以上

林勇建议,夫妻合休产假并有计划、分步骤延长男性休假天数。他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修改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共同享受产假并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使丈夫享受产假的权利法定。

同时,将陪产假与产假合并,由夫妻合休,其中男性产假建议为42天以上,具体天数各省根据财政能力自行确定;在上述规定假期内照发休假人全额工资。

另外,他还建议男女双方均可在法定产假基础上申请延长假期至365天(夫妻双方休假合计);在法定产假后的休假期间,按照全额工资的75%发放工资,以缓解家庭的经济和人力压力。

国家卫健委:

对是否延长产假仍有争议

国家卫健委在对该建议的答复中表示,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全面落实产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为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试行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目前,各地正积极探索有利于保障女性权益的休假制度。

答复称,目前,社会对保障女性休假等合法权益是有普遍共识的,但对是否延长产假仍有不小争议:我国劳动者除享有法定的98天产假外,符合政策生育的女职工还可以享受30-90天不等的奖励假,同时规定丈夫享有7-30天的陪产假,并明确工资福利待遇照发。

同时,劳动者在每年115天休息日、节假日外,根据工作年限还可享受5-15天的带薪休假,生育女职工可以将带薪年休假等假期与产假合并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育女职工的休假时间。如果再将产假延长至365天,势必会增加用人单位用工成本,导致女职工返岗难度加大;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产假不落实责任,索性大量减少雇用女性职工,造成女性就业歧视加剧。

多元统筹设置男女生育假期

如何来推动完善女性休假制度?答复中表示,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生育假期设置并非越长越好,而是要多元统筹设置男女生育假期,强调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因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推动完善女性休假制度:

一是大力宣传新型婚育文化,营造夫妻平等氛围,促进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夫妻合休产假的舆论氛围。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全面论证夫妻合休产假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三是应分步稳妥推进,先争取实现夫妻合休产假,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适时推动延长产假。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在女性休假结束后提供更多的婴幼儿照护选择;探索核心工作时间、工时银行、工作分担制、弹性工作地点等多种形式的弹性工作制,满足女职工多样化需求。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有关问题研究,适时向立法机关及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假期制度的意见建议,促进生育类假期制度更好满足人民需要。 综合《工人日报》等

★全国两会·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颜明: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明确校内校外教学边界

“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势在必行!”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颜明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明确校内、校外教学边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内容,禁止校外培训机构涉足校内课程。

校外补课

占据学生大部分校外时间

颜明在提案中介绍,近些年我国校外培训机构规模和数量均呈现井喷式发展,逐渐成为学生依赖、家长关注、掣肘学校、社会热议的对象。校外补课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校外时间。教育彻底商业化,每个课时按班额多少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收费形式从月付到按季到包年。校外培训机构大多采用“以考代练,以练代教”,找解题套路作为主要目标,学生的学习思维完全被训练成了套路化、程序化、呆板化。

颜明认为,形成以上乱象的终极原因是教育功利化,对教育的评价都集中于考试成绩。焦虑的家长和学生尽管抱怨课业压力过大,但在竞争洪流中也只能被裹挟向前,加入到校外培训的大军中。其恶果之一,就是很多孩子“高分低能”,善于考试但难出大师、大家。

委员建议:禁止校外培训机构涉足校内课程

颜明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明确校内、校外教学边界。在校内切实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同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学内容,禁止校外培训机构涉足校内课程。政府加强监管,教育管理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进行审核,经常性随机抽查,发现违规的,给予机构实控人禁止从业等严厉处罚措施。第二,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鼓励校外培训机构做课外延展,弘扬教育的人本立场,开阔孩子的眼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全人”培养。从而引导校外培训机构正向发展,促进我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良性共生。

家长声音

如果辅导班取消不了

希望能降低价格

华商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西安市民,均表示给孩子报过辅导班。

五年级学生家长张先生说,把孩子从小到大报过的辅导班都算起来,他给孩子报过的辅导班大概有四五十个之多,“如果要算报辅导班的花费,数字应该比较大,实在不好计算。”同为五年级学生家长的沈女士是接受采访的几位学生家长中给孩子报班最少的,她只报过乒乓球、游泳、奥数三个辅导班,“尽管孩子目前在班里成绩处于中上游,但了解其他孩子报班的情况后,我感到心里很不踏实。”

市民陈女士说,她的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报了数学、英语、小提琴、舞蹈、美术,还上过幼小衔接的拼音班,全年报辅导班的费用约3.5万元,“我也明白,孩子将来究竟能否成才主要要靠娃自己,但被这样的氛围推着,可以说报班主要是为抚平作为家长的焦虑。”

市民杨先生介绍,他的孩子上三年级,持续在学的辅导班有4个,一门课学费大概就得一万元。

“我觉得辅导班简直就是暴利。”陈女士说,她给上大班的孩子在小区内报的没有外教的线下英语辅导班,80个课时收费近1万元。据她所知,有外教的线下英语辅导班,九个月左右,每周两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学费15800元。

张先生说,现在很多孩子线上、线下辅导班都报。线上辅导班报名的孩子更多,有的大班一节课一二百名学生,甚至更多,收入可想而知,“从一些线上辅导机构在闹市区租整栋楼经营就可以猜想这个行业的利润有多大。”

“如果辅导班实在取消不了,家长们希望能降低价格。现在他们实属暴利,家长们的负担确实太重了!”陈女士说:“我的工资每月数千元,不买包不买化妆品,给孩子报班和买辅导材料已经快要入不敷出了。”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