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华商送年夜饭小分队昨日出发 为留在西安过年的朋友们送上年夜饭

就地过年 一样有味

“谢谢”“谢谢”……昨日,收到年夜饭礼包,留守西安过年的外省朋友纷纷表示感谢。

其实,为了更多人健康放弃团圆,就地过年的他们,更应该被感谢。

5日下午2时,挂着“留下来我们一起过年吧”的红色横幅,满载年夜饭礼包的3辆车从华商传媒集团出发,分别开往此前报名参与活动的212所、劳动一坊社区以及地铁8号线施工工地,把温暖送到就地过年的异乡人手上,接下来的4天还将陆续派送给西安城东南西北的社区与工地的留守人员。

这是华商传媒集团和西安市人社局联合发起,自1月中旬启动的“留下来,我们一起过年吧”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向就地过年的外省朋友送份年夜饭礼包。

你们笑了

这就够了

5日9时,满载爱心企业冰峰第二批爱心物资——488箱无糖酸梅汤礼盒物流车驶进华商传媒集团。

在冰峰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半个小时内,近500箱礼盒整齐地摆放在它们该出现的位置。接下来,200份西安曲江新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赞助的新年礼盒、200份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西安饮食老字号品牌西安饭庄特色蒸碗及年礼、还有100份西安小六饮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小六汤包新春蒸碗礼盒分批如约到货。

忙活得连午饭也没按点吃,但所有物资总算到位了。休息间隙,有记者感叹:“感觉过了个夏,出了一身汗!”还有记者说:“咱也太不容易了!从1月中旬忙活接洽爱心企业、写稿宣传,活动终于如期办起,咱又兼任司机、搬运工、装卸工,到了社区是不是得对他们说‘求求你,表扬我’!”

可真到了社区、工地,看到就地过年的留守人员收到大礼包时,一张张朴实真诚的笑脸,再没人提表扬的事儿,反倒被大家一句句“谢谢”弄得十分不好意思,连连回谢。有记者说:“你们笑了,这就够了。咱忙活这么些天,值了!”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华商网主播将带你逛吃忒色西安年

留在西安过年,年味不减,幸福加倍。2月7日至9日华商网特别策划了“留在西安·幸福过年——2021就地过年致敬城市打工人”大型直播活动,为所有城市贡献者奉献一场春节云上盛宴。

华商网将邀请西安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陕西民俗专家左其诚等嘉宾与主播一起,邀请不同岗位的“原年人”走进西安著名景点、老字号、非遗项目体验基地等,感受浓烈的年俗年味。活动期间,主播和嘉宾将带着原年人到永兴坊感受老陕豪迈热情的开街仪式,近距离观赏华州皮影、陕北说书等非遗、民俗项目,登上文旅地标打卡地西安城墙,还将在大唐芙蓉园感受盛唐风貌的皇家园林,在大唐不夜城重回大唐。

既要玩好也要吃好,德发长的饺子宴、西安饭庄的葫芦鸡、春发生的葫芦头都安排上了。直播期间,如果嘴馋了,请留意“看直播抢好礼”互动环节,直播间将有大奖等着你。

疫情停住了打工人返乡过年的脚步,但是古城必将成为打工人的温暖大家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播将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西安春节元素,让每一位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的人感受西安忒色年味。2月7日至9日,华商头条、华商网微博、华商网抖音,多路直播,不见不散。 华商网记者 毛嘉新 钟梦哲

记者手记

目的地1——212所社区

>>他们——

58岁的江苏籍清洁员刘女士

23岁的山西籍装配工小刘

>>他们是——

身在西安的打工人

更是与我们一起过年的“西安人”

>>他们说——

礼物这么丰盛 西安人真厚道

5日下午3时许,年夜饭礼包率先送达212所社区。

212所社区书记、主任柳海阔说:“考虑到疫情防控,社区仅邀请了几位就地过年的代表现场领取,其他人员将按通知时间依次领取。”

58岁的江苏苏州人刘女士,现为212所社区家属院的一名清洁员。“我来西安打工5个月了,原本打算回家过年,还想给爱人带些陕西特产,因为疫情防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就留下来过年了。”刘女士说,“刚好社区通知我有‘留下来我们一起过年吧’的活动,说我符合条件,我也没特别在意。前几天,爱人说收到了咱们寄出的酒和苹果,特别高兴,特别想说谢谢,但不知道该谢谁,只能对着快递员不断说‘谢谢’。今天,我再代他向华商传媒集团和众多爱心企业说句‘谢谢’!”

听说爱人后续还将收到爱心企业寄出的其他陕味大礼包,刘女士更笑得合不拢嘴了。“礼物这么丰盛,你们西安人真厚道!”

23岁的山西朔州人小刘,是212所社区的一名一线装配工,在西安工作两年半了,第一次独自在异乡过年的小刘,言语间充满着对亲人的挂念。

“我和我弟感情很好。他今年高三一直住校。前几天放假回家,我弟第一句话就问我妈,‘我哥啥时回来’,我妈告诉我,弟弟听到我回不了家时眼里一下暗了。听我妈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挺难受。还好有幸参与了你们的活动,家人前两天已经收到陕味礼包了,加上我今天又领到年夜饭,感觉遗憾少了一些。”小刘说。

小刘说自己很爱吃蒸碗,准备晚上回去就热上一碗过个瘾。“但我会把最想吃的那一碗留到年三十,到时候,蒸碗热好摆上桌,跟家人视个频,边聊边吃。另外,如果以后小六汤包开到我们朔州了,我肯定会带家人和朋友去捧场。”

212所社区书记、主任柳海阔说:“留守的异乡人中有保安、保洁员、一线工人,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也为大西安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年底了,他们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今天华商传媒集团联合爱心企业送出的大礼包,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都感受到咱西安人的热情,也让他们能在异乡过个开心年、暖心年。

目的地2——西安地铁八号线

>>他们——

28岁的四川籍厨师小李

43岁的甘肃籍厨师苟爱英

50岁的湖北籍农民工肖爱国

>>他们是——

就地过年的异乡人

更是与我们一起过年的“西安人”

>>他们说——

这年夜饭礼包挺上档次的

5日下午,一盒盒小六汤包蒸碗礼盒与一箱箱冰峰无蔗糖酸梅汤礼盒,送达西安地铁八号线科技八路到电子城区间工地上。春节假期,为了赶工期,该工地不会停工。昨日,因为疫情防控,工人们只能在工地的小空地上、利用工作间隙来领年夜饭大礼包,领完后又立刻返回岗位。

领年夜饭大礼包时,小李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头戴式耳机,酷酷的样子很惹人注目,一问才知道,他是工地上的大厨,28岁的他是四川人,大家都夸他做的饭好吃。

“在厨房做饭,抽油烟机声音大,戴着耳机能降噪,老板打电话才能听见。”小李说,“我是厨师,一看这年夜饭礼包就知道挺上档次的,挺开心。”他还说,他会热好年夜饭,再做些其他好吃的,然后和舍友边吃边喝冰峰。

43岁的苟爱英是甘肃人,在工地上给大家做饭。“我一直在地铁工地上干活,以前在地铁4号线工地,再去9号线工地,现在又到8号线。”苟爱英领到年夜饭礼包后很激动,她告诉记者,说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上大学了,一个在兰州一个在江苏。“我还登记了给孩子寄大礼包,娃说还没收到。我倒是比孩子先得到惊喜了,想把领的好东西也寄给孩子。”苟爱英说,“在工地上吃住都管,也不缺啥。但收到礼物,心里还是特别高兴。”

肖爱国是湖北襄阳人,今年50岁,在地铁8号线电子城车站进行冠梁作业,今年春节,他成了留在工地过年的农民工之一。肖师傅的爱人在海南打工,两个女儿都已出嫁,今年过年没法团聚了。“都50岁的人了,老夫老妻了就不团聚了。而且春节期间工资涨了不少,留在这踏实干活,保证项目正常进度也挺光荣。”肖师傅说。

项目现场负责人郭兴志说,针对春节工地留守人员,项目部要求施工队在经济上将给予奖励,如节日期间按多倍工资发放,安排年夜饭、发放慰问品,还有在岗休息半天或一天等。“今年春节,我们工地留守工人有30多人,其中近一半都是外省人。除夕夜,我们请大厨为大家加餐,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让劳累了一年的工人们也歇歇。感谢华商传媒组织的活动,感谢爱心企业赠送的新年大礼包。让这些留守的外地人除了感受到工地的关爱外,能收到更多的关爱。”

致敬打工人

目的地3——劳动一坊社区

>>他们——

32岁的黑龙江籍打工人于先生

52岁的山西籍保洁员要女士

>>他们是——

放弃回老家的异乡人

更是与我们一起过年的“西安人”

>>他们说——

我们一个小举动

换来这么丰盛的年夜饭

5日下午5时许,华商报记者将年夜饭送到劳动一坊社区,领到小六汤包新春蒸碗礼盒和一箱冰峰无糖酸梅汤,该社区参与活动的就地过年的外地人都很高兴,脸上挂满了笑容。

32岁的于先生是黑龙江人,家住劳动一坊社区西材新园小区。昨日,于先生要上班,爱人刘女士来代取年夜饭。

“以往每年过年,我都会和老公带着孩子回黑龙江与家人团聚。去年因疫情没回去,本想着今年能回去。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还是响应倡议,就地过年,不回去了。”刘女士说,“没想到,我们这样一个小举动,就换来了这么丰盛的年夜饭,真的很暖心,真的感谢华商传媒集团和小六汤包,还有冰峰。而且,黑龙江的亲戚也将收到你们寄出的陕西特产大礼包,真的是太暖心了!”

52岁的要女士是劳动一坊社区西材新园小区的保洁员,是山西人,在西安打工10多年了。收到年夜饭后,要女士感动得眼含泪光,她说:“丰盛的蒸碗再加一箱冰峰,这份新年礼物对我来说很珍贵,感谢你们的关心!你们专门把年夜饭送到社区,很辛苦!真的感谢你们!”

劳动一坊社区主任周建玲说,社区流动人员多,外省来西安务工的人员也多。今年因疫情防控,社区多次摸底、排查、宣传,倡导就地过年,也谢谢居民们克服很多困难、响应号召。“看到华商传媒集团联合西安市人社局发起“留下来,我们一起过年吧”的活动第一时间就报名参与,“真没想到,不仅留守的居民,还有他们老家的亲人,都有新年大礼包,真是‘人未归,情常在’。感谢华商传媒集团和爱心企业,你们的行动也鞭策着我们,春节期间,我们社区会格外关注和照顾辖区留守的外地留守人员。” 本版除署名外,均为华商报记者 任婷 李婧 付启梦 王昊 袁红 实习生 刘海鲲 曹子健 文/图

摄影

王正珩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