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

高考临近,务必明辨网络谣言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受疫情的影响,这场为实现梦想的奔跑,多了一场耐力“加时赛”。

希望每一位高三学子坚定目标,勇往直前,相信所有的汗水和努力,都会在灿烂的七月化为丰盛的果实等待你的收获。考试前,听听一位带过多届高三毕业生的教师和一位交警给你讲述参加高考的一些经验和提醒,或许对你有借鉴意义。

从教30多年的高三年级主任:

希望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转移到对孩子每一天成长的关注

57岁的杨晖老师从教30多年,他希望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能够转移到对孩子们成长每一天的关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教30多年带过十多届高考生

最早一届学生已经40多岁了

杨晖是西安铁一中学高三年级主任、高级教师,从教30多年,共带了十多届高考生,目前仍在高三任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最早的一届高三是1990年,那届的毕业生如今已经40多岁了,他们的孩子有的都上大学了。”杨晖说,他现在还和最早教的一些学生有联系,大多数人工作不错。

杨晖说,老师其实只是一份工作,将孩子们从高一带到高三,有的甚至从初一开始就在铁一中就读,毕业意味着分离,谁也不想分离。但孩子们要成长,每位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得更好、飞得更高,“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实现更大的理想,我们就要把他们送到更好的平台,”杨晖说,看到孩子们有成就了,就感到欣慰,这也是老师的价值所在。

疫情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都是考验

预测今年高考题会比较稳定

杨晖说,带高三学生,老师每天早上7点前必须到岗,今年受疫情影响,到校第一件事是量体温、查人数,哪个学生没到就要给家长打电话询问。随后按照正常的节奏上课、备课、改作业,一直忙到晚上7时许。老师们还要轮流上晚自习。

“其实还好,按计划工作就行了。”说起是否觉得压力大、累,杨晖觉得带高三会比较紧张,但他会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从来不会把工作带回家。

“倒是疫情影响,对这届考生的信心和耐心都是一种考验。”杨晖说,疫情居家的那段时间只要上好网课、做好学生工作就好,只是多了量体温、上报材料的工作。高考的延期对学生却是一种考验,“本来娃们都跑到终点了,这下又得再跑八圈。”杨晖说,这对孩子们的心理是一种考验,所以老师就要通过理想教育,每个月都会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和家长在线交流,学习有计划了、孩子的理想更坚定了,也就分散了疫情的影响。

最近几天,学生们依然按照计划认真复习、查缺补漏,杨晖认为,今年的高考题目无论从考察方向,还是题型结构上都会比较稳定,同学们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正常节奏应考即可,临考前要注意身体健康和饮食。

从“鲤鱼跳龙门”到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

考生还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带了这么多年高考,杨晖注意到一届届考生的变化和不同。

“20年前的高考是为了鲤鱼跳龙门,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不想当农民,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孩子们更注重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杨晖说,社会在发展,考生对高考的认识和观念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学生日常除了学习,关注的东西更加全面,尤其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有的孩子通过调研写政协提案,这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而且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也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发展,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让杨晖担忧的是,现在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自我意识太强,家长过分关注孩子,注重成绩,缺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有的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还是偷偷地,不敢让孩子知道。”杨晖说,这种过分关注和不敢批评让孩子不愿接受批评,也间接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对学生玩手机、打游戏等坏习惯无从下手。

希望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转移到对孩子每一天成长的关注

杨晖发现,社会对高考的关注随着政策导向也有一定的改变,以前大家都很关注高考状元,这几年有所减缓。

“过分炒作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也要关心支持他们,因为他们才是社会的未来。”杨晖说,对学生的关注应注重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非只是高考一时的成败,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开花结果,为社会作贡献,就是一个有用的人。所以这种关注就应该从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做起,关注他们的学习、健康和习惯。

家庭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杨晖认为,作为父母,应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继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同时和老师建立联系、经常交流,毕竟老师在教育方面比家长更专业,可以在教育孩子上提出更好的建议。

带了多年高三,最近两年出现的一种现象让杨晖感到痛心。

“有的孩子因为玩游戏上瘾不上学了,老师和家长却无能为力。”杨晖说,这些不上学的孩子十有八九是因为游戏和手机,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管控力度太小,社会舆论对老师的批评声音又太多,学生也会受这种舆论影响,很多老师想管却不敢管。

杨晖说,他觉得社会舆论一定要正面引导,学校也要给老师“撑腰”,让老师有底气来管学生,因为他们承担的是培养人才的重担。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助考十年的交警:

高考期间

交通管控越来越细化

家长送考也更有秩序

助考十年,帮两位考生取过身份证,37岁的交警铁骑翟伟发现,这十年来,社会对高考的保障越来越有力,考场周边的交通管控越来越细化,家长送考也更有秩序。今年受疫情影响,预计高考期间家长开车送考会比较多,建议提前规划早做准备。

考场外值守10年

帮两位同学取过身份证

翟伟是西安市交警支队新城大队解放路中队副中队长,1个多月前,他还是华清路中队的一名民警,在此前的10年间一直是铁骑队队员,每年高考期间都会值守高考考场。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都会有忘带身份证或准考证的考生。”翟伟说,往往发现忘带证件的时候,都距离开考的时间很近了。他就遇到过两次,都是男生忘带身份证,妈妈来求助,也都是他带着考生妈妈回去取的证件。其中一个是在西安市83中考点,考生家在啤酒路;另一个是在黄河中学考点,考生家在胡家庙。后一个还好离得比较近,前一个就很紧张,他记得孩子妈妈坐上摩托车后不停地催他“快点”,他一方面要加快速度同时还要保证安全,一路拉着警笛。好在两次都赶在开考前取了回来,没有误了孩子的高考。

“我知道高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翟伟说,他就是通过高考从河南老家来到西安,毕业后考上公务员,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能在高考期间帮助到考生,是作为一名警察的责任,他也因此感到自豪。

社会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

对高考的保障也越来越有力

十年间,翟伟看到了社会各界对高考的重视程度在逐年增加,对高考的保障也越来越有力。“以前可能只需要交警到现场就可以了,后来公安、城管、街办,医疗队都来了。”翟伟说,以前医疗保障往往是某一个片区安排一辆流动车,现在每个考点都会设置一个医疗点。交通管制方面的措施也更加细化,从一开始的不让鸣笛到现在的一系列要求:机动车不能鸣笛、重型大型货车不能经过考场附近、危化品车辆等需绕行等。

考前两周,翟伟就和同事们前往考场周边,和校方接洽,了解考场周边的交通情况,并进行交通秩序的整治。考试当天,他们要提前三四个小时到达考点,除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机动车鸣笛、特殊车辆强行进入等,所以考试期间要一直值守在考场上。

“好在这些年从未发生过安全事件。”翟伟对此很欣慰。

送考家长越来越有秩序

预计今年车流量会比较大

高考值守这些年,翟伟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情都在悄悄发生变化。比如以前还有考生上午考完试等在考场外下午继续考,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们大都会在附近提前定好酒店供孩子午休。当然,随着私家车的增加,交通流量也在增加,家长送考往往想就近,就容易出现违停和交通拥堵,考虑到高考的特殊性一般是不处罚的。近些年,家长们的认识提高了,这种事在减少,交警维持秩序的工作量也就少了许多。

“我们一直建议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受疫情影响,预计今年私家车送考的还会增加。”翟伟说,今年高考考场周边的交通流量预计会更大,而且今年高考的管控措施也更加严格,学生还要配合进行测体温等环节,除了常规的交通管控,他们还要提醒考生避免聚集,为此还加大了警力。所以提醒广大家长,提前踩好路线,了解考场周边的交通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最好预留一个小时的时间,防止因为道路拥堵导致学生迟到影响考试。依然建议大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因为考场周边的车辆停放会比较困难。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提醒

高考临近,这些谣言勿信

每年高考前夕,网上总会有些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明辨网络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希望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一、盲信“神押题”,考生泪两行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论。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二、招生政策熟于心,骗子只能绕道行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提醒】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经过4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监督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三、网上常有假信息,提醒网民擦亮眼

以往高考期间,网上经常流传××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广大网民看到后替考生着急,迅速在群内和朋友圈转发,短时间形成影响范围较大的舆情。有不法分子往往借此虚构情景骗取网民同情,提供虚假信息,所留手机号多为吸费音讯电话。若有好心人按照电话号码回拨,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费陷阱。也有网民虚构捡到“试卷”消息,借高考话题散布虚假信息博取关注。

四、高考阅卷严又严,切忌胡乱做猜测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前后,总有人炒作某地高考阅卷工作极不严肃,阅卷教师甚至不管对错,乱打分。事实证明,发布这些帖子的人往往是为博取关注,还有的是部分高考成绩落差较大或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和家长武断地认为是阅卷出了问题,胡乱猜测。 据教育部官网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