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西安交警再推3项便民举措

■减免记分

参加在线学法,可减免违法记分

■处理违法

37个邮政网点可处理部分交通违法

■手机预约

4个点位开通违法处理预约办理功能

今日起,西安的一些交通违法,市民就近寻找邮政网点就可以处理。

1月19日,西安交警召开新闻发布会。为深化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按照公安部交管局及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部署,西安交警聚焦交通违法处理业务,在保障执法效果的前提下,再推出三项公安交管改革便民利企新措施。

■处理违法 目前37个邮政网点可处理部分交通违法

2018年8月:在西安电子城邮政支局,西安交警与邮政部门合作,试点“邮政代办交管业务”,市民在就近邮局网点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向交警部门邮寄资料,就可办理11项交管业务。办理完成后,交警部门将通过邮政的机要邮寄方式,将证照送达驾驶员。

2019年11月29日:西安“邮政代办交管业务”全面启动,真正实现了“家门口的车管所”,包括:驾驶证补、换领;行驶证补、换领;互联网注册面签;六年免检标志的申领、补领;机动车联系方式变更备案等车管业务代办服务。

1月19日(最新举措):在此前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警邮合作,在原本的70个网点中,先行选择了37个“邮政代办交管业务便民服务点”,新增了道路交通违法协助自助处理功能,让群众少跑路。对于符合自助处理条件的交通违法记录,驾驶人可前往服务点,在邮政工作人员协助下,自助处理交通违法记录。

1月19日下午4时许,在西安电子城邮政支局,华商报记者看到,和交警违法处理大厅一样,这里也有高拍仪,整个业务采取协助办理,工作人员和前来处理违法记录的市民分别有一个屏幕,但内容同频显示,根据办理步骤,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市民可自行完成处理。待最后签字后,扫西安交警交通违法处理小程序,就可以在手机上缴纳罚款。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安市分公司市场部经理吴疆说:“目前我们和交警部门联动,选取的是各区县中心区域、临近社区、地铁等人流量大的网点,在37个网点同步新增了这项服务。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在西安70个‘邮政代办交管业务便民服务点’全部开通此项业务。”

■减免记分 条件为陕A牌照车辆及C1照私家车驾驶员

经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本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同时更方便群众的原则,西安交警今起试点接受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记分,也就是说陕A牌照车辆,持有C1驾照的私家车驾驶员,在参加公安交管部门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学习、考试达到相关要求的,减免部分交通违法记分。

西安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试点针对陕A号牌车辆及持有西安交警核发C1驾驶证的机动车驾驶人,通过在线的方式,经人像比对核实身份,均可参加学习考试。机动车驾驶人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后,符合减免记分条件的,可根据学习及考试情况减免相应分值,机动车驾驶人每个记分周期累计最高减免6分。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处长李宇说:“对符合条件的驾驶人,一个记分周期,原本的12分加上接受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记分的6分,可达到18分。这是在12分基础上一次新的尝试,旨在发挥记分制度教育引导、鼓励守法的正向激励作用,加强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提升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减少买分卖分违法行为隐患风险。”

需注意,以下七种情况不予受理:

(一)在本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有二次以上满分记录,或者累积记分达到十二分的;

(二)在上一个记分周期,机动车驾驶人有二次以上满分记录的;

(三)在最近三个记分周期内,机动车驾驶人因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者买分卖分受到过处罚的;

(四)机动车驾驶证在实习期内,或者机动车驾驶证逾期未审验,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扣留、暂扣期间的;

(五)只适用于非现场交通违法(电子警察)处理,同时若机动车驾驶人名下现场交通违法未处理的,不能接受教育减免交通违法记分;

(六)机动车驾驶人名下有安全技术检验超过有效期或者未按规定办理注销登记的机动车;

(七)机动车驾驶人参加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减免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或者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满分教育和审验教育学习考试时存在弄虚作假、冒名顶替情形的。

■手机预约 预约次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

据了解,通过手机小程序,小型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当事人,可在西安交警微信服务号完成实名认证后,当日预约,次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进行办理。

目前,已试点在交警高新大队警务大厅、交警未央大队警务大厅、交警莲湖大队警务大厅、交灞桥大队警务大厅四个点位开通了违法处理预约办理功能,市民携本人身份证、驾驶证及预约处理违法的机动车行驶证前往办理。目前预约时间可精确到半小时。下一步,西安交警将继续扩展可预约办理业务的范围及点位,努力实现交警警务大厅业务办理全流程预约。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