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中国 > 正文

大量泄露 低价倒卖 “窥探”隐私

简历安全何时不再让人担忧?

简历屡遭大规模泄露、找工作落入招聘陷阱、修改简历却成“离职预警”……记者调查发现,简历当前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业内人士指出,简历数据相比普通个人信息更加细致,对其非法获取、倒卖等行为极易演变为诈骗等违法犯罪,亟待加强源头整治。

谁动了我的简历数据?

刚刚毕业的张华在一家招聘平台上传简历后,不停地接到一些公司打来的招聘电话。“几家公司都表示我的条件非常符合他们的用人标准,但入职的前提是要先交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入职培训费。”张华说,“他们声称是从平台上看到了我的简历,但却查不到浏览信息。”

今年5月,北京警方破获了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巧达科技公司非法从正规招聘平台上爬取简历超过2亿条。

在北京一家企业工作的孟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初,他因职务变化更改了他在注册招聘网站上的简历信息,结果第二天就被公司的人力部门负责人“约谈”。“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修改了简历?”孟先生很疑惑。

你的简历信息能够轻易获得?

日前,记者在QQ里搜索关键词“简历”,出现了数个出售简历、简历互换等QQ群。记者随机加入了其中一个群,入群后即有多位群成员发布简历售卖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含简历的来源、数量和价格等。

一位卖家称,其所售卖的是某求职平台上全国范围的简历,单价1.7元。记者通过对方发来的二维码完成支付后,获得了含有16条个人信息的文本文档,包含姓名、电话、性别、年龄4项。经发短信向其中一位求职者核实,该个人信息确为真实。

卖家称,简历信息是从某求职平台上“直接提取”的。但只能提取上述4项信息。

简历数据安全如何保护?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认为,对于非法窃取、倒卖简历的行为,需多举措形成法律威慑力,明确违法犯罪实施人、主要责任人和受益人承担连带责任,打击整个非法产业链条。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治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钢建议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例,统一监管制度和条例,协同监管力量,成立个人信息保护的专责机关,统筹协调通讯管理部门、网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职责,集中接受投诉和解决问题。

专家同时指出,招聘平台应该与用人单位签订约束性条约,限制简历的查阅、传播范围,在流通环节上控制传播;平台方应全面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各项措施,设立相应管理监督制度和专职岗位;有关协会可制定相关的网络数据安全制度的标准,推动网络数据的安全技术防护,加强对中介平台的安全评估和调查。 据新华社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