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青年志愿者、资深驴友、当地村民、进山市民……上个周末,『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在秦岭十个峪口展开

聚点滴之力 护秦岭之美

今年4月10日,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面向社会征求《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意见。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修订草案拟将每年7月15日定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日。

7月13日、14日,华商报社联合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高新区共同发起“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大量热爱秦岭的环保人士来到十大峪口,和众多游客一道,为秦岭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7月13日上午,“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在秦岭十大峪口(长安区:小峪、子午峪、白道峪、沣峪;鄠邑区:曲峪、石镜峪;蓝田县:汤峪、蓝峪;高新区:高冠峪、化羊峪)同时启动,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高新区分别在子午峪、曲峪、汤峪、高冠峪举行了启动仪式。7月14日,活动在十大峪口持续进行,游客们纷纷对本次活动点赞。

第一个周末,活动圆满结束,参与的人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值得持续下去。接下来,每个周末,“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都将在十大峪口持续进行。峪口会继续设立带有专用标识的服务点,每个服务点将继续设置分类垃圾桶及环保宣传资料,工作人员会向每位上山游客进行秦岭环保宣传、发放资料。下山时将捡拾的垃圾送到服务点可得到精美礼品,若游客将垃圾分类回收,将得到加倍奖励。

>>感谢

来看看爱心企业名单

我们特别感谢为本次活动赞助礼品的爱心企业,他们也是秦岭环境的守卫者。爱心企业名单如下:

华远地产 2万元

新疆康润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办事处 2400个可降解垃圾袋

陕西省引汉济渭公司子午水厂 一万瓶山泉水

西安万科 2000个环保布袋

西安国美 一批环保挎包

天朗控股集团 物品价值3万元

小口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500个卤蛋

>>呼吁

希望更多爱心企业继续来参与

“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由华商报社联合秦岭周边区县政府和爱心企业共同发起,本次活动依托物质奖励机制,所以,我们仍然呼吁爱心企业参与进来,为本次活动提供礼品保障,为秦岭的绿水青山出一份力。

>>参与方式

1.拨打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

2.关注华商报官方微博,发送私信“保卫秦岭+企业名字+企业联系方式”;

3.关注华商报官微(hsb88880000),在微信后台发送私信“保卫秦岭+企业名字+企业联系方式”。

期待您为秦岭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 华商报记者 任婷 实习生 燕硕成

长安区:5聋哑女孩相约爬山 主动参与捡垃圾

长安区子午街道子午峪口、滦镇街道沣峪、王莽街道小峪、引镇街道白道峪参与了“保护大秦岭垃扱换礼品”活动。志愿者捡拾垃圾、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保护野生动植物宣传同时进行。

■子午峪

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最高

子午峪兑换点是长安区的主会场,7月13日活动启动后,百余志愿者、游客、当地村民参与,大家拎着袋子和工具进入子午峪,将河道里、小路旁、草丛间遗留的烟头、塑料袋、饮料瓶等垃圾杂物逐个捡起,两个多小时带回了大小不等的102袋垃圾。

7月14日领着孩子进山游玩的家长特别多,王先生家住西安市西光小区,他带着上初中的女儿来山里玩,看到峪口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还能用垃圾换礼品,就特别惊奇,“我们小区在城市里还没开始垃圾分类,没想到山里已经开始分类了。”王先生当下就向工作人员咨询起怎么垃圾分类。

下午2点多,李女士领着上五年级的儿子从山上下来,妈妈告诉工作人员,因为上山时在兑换点领了垃圾袋,儿子上山一路不顾风景,一直睁大眼睛找垃圾。此时,一个带着3岁宝宝的妈妈也来参加活动,妈妈说要让小宝宝也学学垃圾分类。下午3时多,一对全身专业登山装备的母子下山,看到有分类垃圾桶,妈妈和儿子自觉地把垃圾分类投放进垃圾桶,工作人员让他们登记后领礼品,妈妈不停摆手,“自己的垃圾应该自己带,怎么好意思领礼品。”

■沣峪

“垃圾能换礼品的活动十分赞”

胡先生是资深驴友,7月13日,他和驴友一起骑摩托登山。胡先生说,大家从2007年就开始相约登山了,那时候私家车还不普及,就在QQ群里约好,一起坐公交,或者根据人数包车上山。“没办法,我们就是爱登山,每次都能组五车左右的团队。”胡先生说起自己的团队十分自豪,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工人、农民、商人,但是大家都很自觉,不乱扔垃圾,垃圾能换礼品的活动十分赞,要进山去给见到的人宣传不乱丢垃圾,保护秦岭。

7月13日,乔先生来到兑换点,短袖、短裤、休闲鞋,也没带登山装备,一看就不像长期爬山的驴友,工作人员给他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环保袋时,告诉他在山上捡垃圾践行环保,带下山还可领礼品时,乔先生一听立马严肃起来,“我不是为了这些东西,领不领无所谓,主要都是为了保护咱秦岭。”

周末两天,网格员梁燕除了吃饭一直坚守在兑换点,给大家进行宣传,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笑容,梁燕觉得,“垃圾换礼品”活动为保护秦岭环境作了贡献,是一件正能量的事,她觉得再苦也值得,她说,“做网格员这几年,通过大家的努力,山上烧烤的少了,下水的少了,尤其违建情况大大减少。”

■白道峪

有游客一直进行“清理秦岭”活动

7月13日、14日两天,白道峪兑换点为没有自备垃圾袋的上山游客免费发放垃圾袋,并叮嘱带垃圾下山换礼品。7月13日早上,分发垃圾袋时遇到了5名年轻的聋哑姑娘,她们接过垃圾袋,一位姑娘通过手机写字表示:“我们是聋哑人,第一次爬山,想要放松一下,清新空气对身体有好处,希望可以加油爬到山顶,下次还来!”华商报记者告知她们,希望将产生的垃圾带下山,保护美丽秦岭,几个姑娘竖起大拇指。

7月13日下午4时多,市民曹先生也来到兑换点,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垃圾袋装得满满的,种类也很多,光饮料瓶就装了半袋,还有瓜果皮、用过的纸巾等。曹先生表示,自己每周都与好友一起爬山,秦岭各峪口都去遍了,不仅将自己的垃圾带下山,看到路边的垃圾也会一同带下山,久而久之,“捡垃圾”也成了曹先生上山的目的。

最近一年时间,曹先生和他的同伴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清理秦岭”的活动,带下山的垃圾能有五六个大袋子。

■小峪

夫妻专程前来为保护秦岭出力

由于道路施工,从小峪口进山的游客需步行,兑换点配备了四色垃圾桶,工作人员在一旁引导正确分类。7月13日,早上10时,一对夫妻一下车就向兑换点而来,两人穿着冲锋衣,戴着墨镜、遮阳帽,一身专业登山装备。丈夫说:“我们就是冲着这次活动来的,主要是想为保护秦岭尽一份力量”。

据了解,夫妻二人都是登山爱好者,此次特意从市区开车前来参加活动,在兑换点稍作停留后,他们带着垃圾袋进山。 华商报记者 李婧 实习生 赵玉盟 吕梦 马茳

鄠邑区:

游客把半埋在土里的垃圾袋带下山

鄠邑区“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在曲峪和石镜峪举行,游客、志愿者纷纷参与进来。

小纸片投对了垃圾箱就奖励

7月13日,在鄠邑区曲峪服务点,有四个外形漂亮的垃圾箱,四个垃圾箱外面分别写着: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此外,有一个小篮子,里面装着一小沓纸片,纸片上面写着各类垃圾的名字,有易拉罐、塑料瓶、树叶等。

“这个是我们为了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的一个小游戏,一个小纸片代表着上面写着的那类垃圾,如果游客拿着小纸片投对了垃圾箱,垃圾分类正确,我们就会发一定的奖励物品。”鄠邑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建提升科科长赵娜说,这样的小游戏会定期举办,“目的就是让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这个游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试。

山上垃圾主要是矿泉水瓶、纸

7月13日、14日,不少游客在上山前看到服务点的横幅标语,知道下山提着垃圾可以兑换礼品,于是纷纷在下山时提着垃圾来到服务点,垃圾袋里有的垃圾是自己产生的垃圾,有的垃圾是在山上志愿捡的。

14日,一位年轻女士带着老公、孩子以及公公婆婆下了山,她带着4个矿泉水瓶来到服务点,将水瓶放进可回收物垃圾桶里,因此,她得到了一个环保布袋、4盒新鲜香菇,“挺开心的,这个活动挺好的,让大家意识到保护秦岭环境,不能随意丢弃垃圾,同时也学习了垃圾分类。”她喜笑颜开地说。

山上,有大学生志愿者,提着垃圾袋,捡拾垃圾,“这个景区环境还不错,垃圾不多,你看看,我捡的垃圾,主要是矿泉水瓶,然后就是纸。”一名大学生说,每次看到秦岭有随意丢弃的垃圾,都很痛心,“呼吁每个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

学校开设小课堂 孩子回家给大人讲

14日,在鄠邑区曲峪服务点,6岁半的邓彧泉刚刚喝完一小瓶山泉水,他拿着空水瓶,来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前,小心地把水瓶放了进去,“学校里老师讲过垃圾要分类,这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当华商报记者问他垃圾分为几类时,他很快很熟练地说出了类别名称,他表示,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会回家给父母讲。

垃圾半截埋土里 他用手把土挖开

石镜峪活动启动仪式在鄠邑区蒋村镇曹村社区服务中心举行,现场人潮涌动。蒋村镇的副镇长詹涛告诉记者,除了在场工作人员,不仅是游客,还有附近村镇的一些领导干部,以及这片区域的保洁人员,大家都要去山里清理垃圾。

“石镜峪这一片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圣母山和清凉山,我们这次主要也是登这两座山进行清理。”蒋村镇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上山的路上,人们热得满头大汗,一位游客汗水浸透了他的短袖,可他依然不停地弯腰,将山上的垃圾放进自己手中的垃圾袋里,一些垃圾半截埋到了土里,他用手把土挖开然后捡起。“辛苦是辛苦点,但不累。”他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对华商报记者说,“要把垃圾带下山。能为秦岭的环境保护做一点贡献,我很高兴。”

分类垃圾桶装满后,装上车被运走,鄠邑区城管局农环科科长卢养利告诉华商报记者:“这样的活动还是多点的好,现在环境保护是大问题,尤其是秦岭山上的垃圾,还有垃圾分类,一定要加大宣传,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华商报记者 任婷 实习生 燕硕成

蓝田县:

保护环境扶贫工作一起抓

为了响应本次垃圾换礼品活动,蓝田县政府积极行动。不仅第一时间在汤峪和蓝峪安排活动点,同时借助活动推动当地扶贫工作——将秦岭出产的狮峰香菇作为礼品,让广大游客在参与秦岭保护活动的同时,也能收到大自然的馈赠。

蓝田县秦岭生态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局长邓宏愿说,蓝田县汤峪镇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形成了农家乐“一条沟”。目前,正在筹备在汤峪“一条沟”建设餐厨垃圾处理站,建立汤峪“一条沟”垃圾分类示范点。

据了解,在汤峪,每天每个游客会产生0.12公斤垃圾,280人就可以扔满一桶垃圾,山上每天垃圾产量约10桶。“垃圾由镇上统一清运,每个镇6个专职网格员,10个四级网格员,每天都要上山巡查。”邓宏愿说。

环境保护在行动,扶贫也没有落下。这次活动中10个峪口的香菇礼盒都产自蓝田县蓝桥镇,“狮峰食用菌是蓝桥镇扶贫产业,这次参与保护秦岭的活动,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打开知名度的效果。美丽陕西,咱们企业政府都在行动。”蓝田县委宣传部干部肖奔说。

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助力

这次的蓝田县垃圾换礼品活动,公益组织的大力参与也是亮点。蓝田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蓝田蓝天救援队都积极参与。

52岁的王先生既是一名小学校长,也是蓝田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他了解到华商报社和秦岭周边区县政府以及爱心企业共同发起的这次活动以后,主动联系当地活动负责人,愿意提供公益服务。王校长说,他平时基本都是在周六周天去进行公益服务活动,“虽然平时工作也挺繁忙,但是用空余的时间去做正能量的事情,不管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益处的。”

蓝田蓝天救援队的李刚和他的两个儿子,也是本次活动的志愿者。李刚说自己是一名货车司机,从2013年做志愿者服务一直到现在,队伍不断扩大,这次保护秦岭的活动,他也带上了两个儿子,希望儿子能够得到锻炼,同时加强公益意识。

保护秦岭从“小”做起

冯先生的女儿在西大附小上学,9月开学就上三年级了,暑假跟着爸爸妈妈在秦岭游玩的同时,参与垃圾换礼品的实践活动。她说:“虽然我捡的垃圾不多,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贡献出力量,秦岭也会越来越美丽。”

西安的聂女士的孩子正上小学。7月14日,聂女士带着孩子来到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下山途中看到沿途上山游客正在捡垃圾,她就鼓励儿子积极参与,“儿子连自己吃完的垃圾袋都要拿下山,下山沿途看到有个叔叔扔了一个矿泉水瓶,还上前劝说。”

老先生垃圾分类换环保袋

童老先生快80岁了,是陕西省野生动物救助中心的退休员工,7月14日是他第二次爬王顺山。“八年前第一次来,我下山后给森林公园的同志提了很多的改进意见,第二次来,看到咱们秦岭脚下的公园越来越好,我很高兴……”童老先生说,垃圾分类不光能够资源再利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们的素质。童老先生一边说,一边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他通过分类垃圾换来的环保袋,“以后也少用塑料袋,一把年纪还能给国家作贡献,我感觉挺好。”

垃圾分类后才能变成资源

7月13日上午11时许,在蓝田汤峪“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的启动仪式结束后,十余位游客、附近村民排起长队,大家拿着垃圾等待换礼品。

李先生45岁,他从西安来汤峪玩,拿着车载垃圾桶来换礼品,李先生一下车就把垃圾全倒进了一个垃圾桶里,志愿者赶紧上前纠正,得知还得垃圾分类,“我都倒进去了,你们给我发个礼物就行了。”志愿者给李先生拿来垃圾分类宣传册,教他如何分类,李先生又将垃圾取出,食品包装袋和西瓜皮进行分类扔进垃圾桶。

“我想着垃圾扔进垃圾桶就是环保,现在我就知道了,垃圾分类后才能变成资源,不分类就只是垃圾而已。”李先生领到购物袋和香菇礼品后说。

双胞胎兄弟宣传保护秦岭

11岁的李佳和、李佳睦是双胞胎兄弟,家住汤峪湖森林公园旁边,小学上五年级,兄弟俩已经参加过好几次垃圾分类活动了。“我们放暑假了,7月13日参加夏令营结束后下山看到可以垃圾换礼品,就去山脚下捡了垃圾过来分类。”7月14日李佳睦说,现在已经学会垃圾分类了,他们还拿着宣传单去山脚下给游客发放,提醒大家保护秦岭。 华商报记者 佘欣 实习生 雷珊茹

高新区:

应该做到只把脚印留下 其他的都带走

7月13日、14日,“保护大秦岭垃圾换礼品”活动在西安高新区高冠峪、化羊峪两个峪口开展。

初中生参与活动完成暑假实践

高冠峪的礼品置换点都设置在高冠瀑布景区入口内的一个平台处。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栾女士说:“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暑假实践的作业,看见这个活动后我们几个家长就组织14个学生一起来参加活动,即完成了作业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了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垃圾分类。”

7月13日,活动开始后半小时,华商报记者在一条山路旁看见两个穿校服的男生带着手套、提着垃圾袋,沿着路边弯腰在草丛里翻捡垃圾。蔡同学说,捡到的垃圾主要都是烟头和塑料包装袋,烟头最危险,要是没灭,容易引起山火。

新招来了40名全职网格员

7月13日上午11时许,何先生提着垃圾袋来到高冠峪置换点,将塑料水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分类处理后,兑换了一盒鲜香菇。

高新区草堂街道办工作人员辛女士说,为了更全面、更精准地保护秦岭生态环境,高新区最近新招来了40名全职网格员,他们大部分都刚从高校毕业,组成专业型的秦岭生态保护队伍,每天都有人在各个峪口巡逻。

晏女士和老伴周末一起来高冠瀑布爬山游玩,她在爬山过程中留意到,现在主动将垃圾装进背包带下山的人还是较少,仍需大力宣传。“垃圾咋带进去的就咋带出去,自己的书包就是垃圾桶。我们进山或者去其他景区玩,应该做到只把脚印留下,把其他的都带走。”

家长带孩子现场学习垃圾分类

7月13日在高冠峪置换点,11岁的小男孩余同学在没有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准确地将喝剩的塑料瓶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些老师在课上教过,我们都背下来了,现在扔垃圾都是按这个分类扔的。”余同学骄傲地说。

7月14日下午,李先生一家四口提着垃圾袋来到了化羊峪置换点分类投放垃圾,李先生的两个孩子也在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分练中心工作人员引导下将矿泉水瓶投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内,在看到垃圾袋里的几片落叶时,两位小朋友陷入了沉思并询问工作人员落叶究竟属于什么垃圾。

“落叶属于厨余垃圾,因为它是可降解的,直白点说就是可腐烂,性质和平常的菜叶差不多。”听到解答后,两位小朋友将落叶投进了厨余垃圾桶中。

赶庙会的村民也积极参与进来

13日、14日在化羊峪举办的活动刚好赶上庙会,前来参加庙会的当地村民得知有“捡垃圾换礼品”活动后,积极参与其中,将庙会附近的垃圾捡起后置换了小礼品。

在置换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一位老奶奶多次将捡拾的垃圾拿到置换处却未换取礼品,最后一次她说道:“我捡垃圾可不是只为了换礼品,咱都是为了保护环境做贡献呢。”

13日上午10时许,两位老大爷手中提着捡拾的垃圾缓缓走向置换点,在志愿者引导下老大爷顺利完成垃圾分类后,兑换了两瓶水。“我们俩平时爬山从不乱扔垃圾,每次爬山都会顺手把看到的垃圾捡起来。”一位老大爷说。

化羊峪口活动负责人曹吉昌说:“这两位老人每天都来,我在这儿工作经常见他们,有时候骑自行车来有时候走着过来,来的时候还会自带手提袋专门装垃圾。除了下雨不来爬山,其他时间都来爬山锻炼还捡垃圾。”

游客建议培养市民良好习惯

14日中午12时许,吴先生、严女士带着13岁的女儿来到高冠峪置换点,他们每人都是一手拿着装满垃圾的垃圾袋一手拿着捡垃圾的夹子。小吴同学鼻尖上都是汗、脸也热得通红,她说,他们捡了2个多小时,自己捡了后才知道原来山里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清理山里垃圾也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越往山里走垃圾就越多,全都是烟头和塑料袋,都捡不过来。”

“我女儿是西工大附中初一的学生,学校让参与义务活动,我们周末不忙了就自备捡垃圾的装备,带孩子来参加活动。”严女士说,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应多组织些,比起让孩子在家写作业,大部分家长肯定都更支持孩子去实践中学习。吴先生补充说,乱扔垃圾是习惯、素质问题,需从小加强孩子们的习惯。“就像刚才,我们在捡垃圾的时候,很多游客看见后都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了,其实很多人只是没有要把垃圾回收的意识。”吴先生说,这次活动虽然会持续几个月,但人们的意识需长时间改变,这是个持久战。他还建议,景区可增设醒目的提示语,还可在景区入口放置垃圾袋,提醒游客把垃圾带下山。

坐在吴先生旁边的一位游客说,他在路上刚好碰见这一家三口在捡垃圾,他也自觉把垃圾带下了山,到达活动地点后还对8岁的女儿讲解了活动意义。随后,他女儿将手中的空瓶子扔进垃圾桶后说:“今天保护了环境,真好。” 华商报记者 田睿 实习生 赵雪 摄影 任婷 赵玉盟 佘欣 吕梦 雷珊茹 燕硕成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