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中国 > 正文

辽宁同村6名学生野泳溺亡

7月11日,入伏前一天,辽宁鞍山市台安县突发溺亡事件,6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浑浊的辽河水面……

随着暑假的到来,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华商报记者在网上输入“学生溺亡”4个字,很快跳出600多万个相关信息。江西、陕西、湖北、广西等地均发生学生溺水事故,但像辽宁鞍山台安县这样一次夺去6条生命的学生溺亡事故,并不多见。痛定思痛,谁能终结学生溺亡的悲剧?

>>搜救

暑期野泳

同村6孩子殒命辽河

“看到冰冷僵硬的孩子,家人捶胸顿足……太惨了,这场面看得让人揪心……”7月12日,辽宁省台安县西佛镇达莲泡村一位村民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他看到的悲情一幕。

村民们拉绳下河拉网式搜救

7月11日下午,达莲泡村7名学生结伴去辽河游泳,6名学生先后溺水。村民们得信后,立刻赶往村附近的辽河段,在现场看到已经有家属跳到河水中搜寻。这段辽河河面宽约70米,村民们拉起一根长绳,下河进行拉网式搜救。搜救的村民随后发现一名男童漂浮在河面。众人搭手合力将这名男童拖拽上岸,一位村民对男孩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但男童始终没有生命回转的迹象,男童的亲属呼天抢地嚎啕大哭,现场一片悲凉。

当时,据说还有5名学生被水流卷走,台安县紧急调派的搜救人员使用橡皮艇一直在搜寻。辽河在台安县境内河段长74公里,因为前几天下过雨,水面浑浊,河床深浅不一,最深处有2米多,搜救进展并不顺利。搜救持续到晚上,河边停着的一排车辆都打开车前大灯照明,帮忙搜寻打捞。

7月12日早上7时许,6名溺水学生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

那对人见人爱的小哥俩走了

村民向华商报记者证实,6名溺亡的学生中有一对12岁双胞胎兄弟。小哥俩是一个班的,刚参加完学校的期末考试,据家人讲学习成绩还不错。由于是双胞胎,在村里人见人爱,更是父母的骄傲。

华商报记者通过这位村民联系到溺亡双胞胎的一位姑姑,间接采访到孩子的父母,夫妻俩无法承受这致命的打击,精神几近崩溃,只是喃喃自语地说,事发当天上午,哥俩要和同村的孩子一起去玩,但是并没有说要下河游泳,考虑到孩子已经放暑假了,就默许了,没想到再也看不到小哥俩回家了……

汛期涨水成人都不敢轻易下水

这位村民证实,村边的辽河平常水流平缓时,是村童们最喜欢玩耍的去处,很多村民对下河游泳已经司空见惯,但同时他也表示“辽河一旦进入汛期,涨水时水流比较湍急,而且水情多变,即便是成年男子,有时也不敢轻易下水。”

7月12日,华商报记者从台安县政府获悉,遇难的6名学生均为西佛中学的学生。目前县政府已安排对遇难孩子的家属展开心理安抚。台安县教育局11日向各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马上通知给全体家长,要求家长们引以为戒,看护好孩子,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坚决禁止野泳!

>>数据

6月至8月是儿童溺水高发期

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多达2万名,而同期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为3000多名,溺水是每年夏天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头号杀手,每年的6月至8月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季节。而每一起溺亡的背后,留给父母的都是一辈子难以抹去的撕心裂肺的痛。

>>痛思

终结溺亡

安全教育要入脑入心

花季溺亡,每每看到这样的事件总让人刺目,难以释怀,谁来终结学生溺亡的悲剧?华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大都采取临放假致家长的一封信,或者签订责任书、承诺书等形式,提醒家长切实尽到监护责任,教育学生远离危险水域。但这样常年一贯制的做法,显然无法阻挡频发的暑期溺亡事件。不可否认,这样的惯常做法在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也逐渐体现出流于形式的弊端。

7月12日,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西安小学主管德育思政的李瑛主任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除了每学期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外,在主题班会、家长会上,班主任也会强调安全教育,学校也组织开展过防震减灾等方面的演练。但李主任也承认,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在落实和实效方面也存在乏善的现实。“学生暑期溺亡多发生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城市里很少。我们都会提醒家长带孩子去游泳馆游泳时,一定要有安全员全程陪护。有针对性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尝试推陈出新……”

西安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专家表示,“全国多地的安全教育课被严重边缘化,安全教育存在理论说教重在形式、轻视实效的问题,缺乏情景式的有代入感的安全教育。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安全教育课就是关键时刻保命课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向华商报记者举澳大利亚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100年前,澳大利亚的溺水问题与中国目前的状况相同,但由于各方的重视,现在的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溺水事故最低的国家之一。而澳大利亚的经验显示,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普及游泳。“澳大利亚的做法对我们一样受用,学生如果人人都会游泳,掌握一定的求生技能,就能减少溺亡事故,这样的做法有效管用。”

他认为,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教育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才能真正让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华商报记者 李华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