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陕西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小山村变网红村 五一接待8万人

为了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突出成就,今年5月上旬到中旬,华商报社社委们分赴各地蹲点釆访,他们走进厂区,走进田间,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从每一次的所见所闻中,切实感受陕西的全方位发展。

近日,华商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贾军走进安康石泉县进行采访。

今年五一小长假,石泉县各景点游客暴增,以致在小长假的第二天,这里的各景点不得不采取限流和交通管制。4天时间,石泉县接待游客较往年同比增加36% ,旅游收入增加47%。其中一个700多人口的胜利旅游村——饶峰驿站,就接待了8万多人,营业收入200多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

华商报记者在石泉县的蹲点采访中,感受到了石泉狠抓全域旅游的决心,以及村民们围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劲头。

>>能人带动

河滩地里建起景区

饶峰镇胜利村距石泉县城16公里,210国道穿境而过,村子山清水秀,历史上也是子午古道旁的一个驿站,交通便利,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村集体经济在过去却发展缓慢。

几年前,镇上动员46岁的党员杨卫东担任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杨卫东当过兵、打过工,多年的打拼使自己有了年收入几百万的工厂,是村上和县上认可的创业能人。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胜利村针对自己的资源禀赋开始发展乡村游。

5月10日,杨卫东向华商报记者介绍说,为了改变村民的思路,他曾花钱租大巴车,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其他旅游村的发展经验。

2016年,胜利村组建子午道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打造在河滩地上建起的饶峰驿站景区,杨卫东的企业与其他3家企业以及41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建成跑马场、竹林憩园、百合观光园等经营性项目。随后,合作社流转全村121户群众土地600余亩、山林5000余亩,让村民以田地入股,建成苗木繁育基地、生态养牛场。合作社还出资建成黄花园、百合园、枇杷园等旅游观光园区,交由贫困户、农户管护,效益分成。

停车场免费、开放式的饶峰驿站景区免费,但景区里游乐项目收费。村里种植的花草、树木都从经济角度出发,黄花园、百合园,花可赏还能做食材,山上种果树,春天游客能赏花,秋天还可以采摘果实……

说起挣钱的门道,杨卫东头头是道,“我们村的果子不论斤卖,20元发个塑料小筐,游客全家动手自己摘,随便尝,筐里能装多少都是游客的,我们就是要让游客动手,享受乡村游的快乐,记住我们饶峰驿站……”

目前,胜利村唯一的贫困户是一名正在上大学的孤儿,村里也安排了帮扶联系人。村民人均年收入从3年前的4500元,到现在1.7万元。胜利村子午道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资产从最初的970万元,已经发展到4000多万元。

>>发挥特长

村民打工不用远走他乡

小长假期间,石泉县的中坝作坊小镇,也吸引了汉中、西安等地的游客。

在中坝作坊小镇旅游的人,经常会看到一个戴着眼镜、满面笑容的人带着游客在作坊转悠,一边介绍每个作坊,一边和游客谈笑风生。他就是后柳镇土生土长的创业能人陈国盛。

今年50岁的陈国盛,是中坝作坊小镇的创立人。他曾经是名下岗职工,1998年开始自主创业。他说:“多年来在外面打拼,我一直都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借助乡村振兴东风和石泉县出台的优惠政策,陈国盛回乡创立了中坝作坊小镇。“最初这里有72户村民,我就想到‘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这个创意。把我们当地很有特色的非遗文化、传统手艺等,以‘七十二作坊’的形式展现出来,游客们甚至还可以亲身体验。而村民加入小镇中,既能出售产品,也能领取工资。”陈国盛说。

在作坊小镇的木工坊,刘远庆用力刨着木头,刨花飞旋身边,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一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每天自己做的小凳子、小椅子,也能卖出两三个。一个能卖六七十元,比待在家里强多了。”刘远庆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如今,在石泉县,像杨卫东和陈国盛一样的“归雁”们越来越多,推动了石泉乡村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找准方向

旅游已成为石泉支柱产业

石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地处秦巴内陆腹地,工业化进程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石泉县意识到,绿水青山既是石泉最大的资源,也是县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的现实依据。

杨卫东告诉华商报记者,在开发胜利村饶峰驿站乡村景区过程中,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先后11次到村里主持并召开现场办公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现场拍板解决开发中的问题,这使他和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

石泉县结合实际情况,已经编制完成了《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构建“一心、三区、多点”的全景石泉空间大格局,利用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的景区景点及乡村旅游示范村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近三年旅游总投入超20亿元,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增20%以上。

石泉县脱贫攻坚办公室主任颜鲁怀介绍说,近年来,石泉县在产业扶贫中,通过深入挖掘能人在知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把各方产业要素激活起来,大力实施能人兴业、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带动工程,把龙头企业、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地与贫困户联结在一起,形成“强带弱,大带小,一带多”的产业带动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151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21000人,贫困户“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华商报记者 贾军 王培民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