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要闻 > 正文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2019中国博物馆网络人气百强榜陕西有7家入榜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位居第二

一座城市,最能体现其历史与文化意义的地方非博物馆莫属;想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看这个城市的博物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华商网大数据中心通过监测大数据等制作出《2019中国博物馆网络人气百强榜》,通过数据分析,专家、爱好者视角,以期多角度解读并为博物馆类景区的发展提出智慧化建议。

2019中国博物馆网络人气百强榜

陕西有7家入榜

2018年博物馆类景区活力迸发,多数博物馆迎来罕见的参观热潮,截至年底,全国参观博物馆的人数突破10亿人次。参观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就目前看,博物馆以每年200家左右的速度增加。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设施服务跟不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华商网大数据中心通过对中国博物馆类景区进行长期监测,抓取互联网平台关于各大博物馆的评论与传播声量,制作出《2019中国博物馆网络人气百强榜》,以期通过大数据的力量,在第42个博物馆日当天,为博物馆类景区的发展提出智慧化建议。

主题性博物馆更受欢迎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我国博物馆门类日益丰富,办馆主体呈多元化,社会力量兴办的博物馆日渐增多,初步形成门类丰富、特色鲜明、分布广泛的博物馆发展新格局。《2019中国博物馆网络人气百强榜》显示,北京故宫以超高的网络传播声量和人气荣登榜首,其次是位于西安的秦始皇陵博物院,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排名第三。

从网络人气TOP100博物馆名录里也可看出,对比以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为主的文物展出博物馆,主题新颖、标识性强的趣味性博物馆在网络上更受欢迎,譬如,排在榜单第5位的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以及第七位的青岛啤酒博物馆,网络受欢迎度超过西安碑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传统博物馆。

个性与特色,是博物馆高品质发展的灵魂。好的博物馆要有好的文化产品,最主要的是公众喜爱的展览,这是博物馆的第一魅力。博物馆里的展览是不同事物的物质反映,具有生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而非简单的遗迹遗物的堆积。这些展览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出现和历史的延续、地方特有的地域精神等。

百强博物馆京苏沪最多

通过对我国百强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分析得出,博物馆数量遵循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的规律,此外,博物馆主题多围绕文化、民俗、艺术,与抗战有关的革命旧址、故居、民族纪念馆也比较常见。

在地域分布上,经济发展成为博物馆数量多少一大决定因素。一般情况下,地区经济越发达,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其次,在收藏家群体活动较为频繁地区,博物馆数量也较多。

在地域文化上,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地区博物馆数量较多,且特色更为明显。

从百强博物馆的地域分布看,北京、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量远超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人多拥挤”成国内博物馆通病

当前,游客对我国博物馆的好评主要集中在馆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网上购票、导游讲解等方面。其中故宫、秦始皇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都是代表景区。

另一方面,游客对我国博物馆的差评主要体现在节假日排队时间长、人多、拥挤、趣味性差、门票价格高、纪念品粗糙、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在全国各大省市博物馆中,好评虽然较多,但多被游客视为旅游景点,走马观花只为打卡,历史文化内涵得不到重视。

博物馆价值如何最大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博物馆本身凸显的问题,我国博物馆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以下问题:

从地域分布来看,不单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区域内部各省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部分博物馆门票价格颇高,馆内文物展示趣味性差,游客参与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尽如人意。当国家要求博物馆类景区免费开放时,绝大多数依靠门票收入来维持正常运作的博物馆,只能转而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当门票收入被拿掉,博物馆类景区如何创收,也是摆在各大博物馆面前的一个难题。

专业人才紧缺。不管是博物馆的日常维护,还是对历史文化挖掘能力,都需要专业人才的强势加盟,但目前我国的现状,对博物馆类人才补贴政策和支持力度都较小,使得行业人才紧缺,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博物馆是具有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功能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对普通公众来说,博物馆更应该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历史艺术的殿堂,一个了解传统文明的课堂,一个享受文化休闲的场所。优化博物馆体系、深化博物馆免费开放、加强博物馆藏品保护和科学研究以及创新博物馆管理机制等方面都是目前加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国家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积极转变的有力推动。 华商网大数据分析师 陈华罗

>>专家观点

去博物馆不应仅满足于“去过”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参观博物馆的风潮。一项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月都会走进博物馆的“馆虫”仅占参与调查网友的6%,而观众的逛展时间大多集中半天以内。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已近5000家;在接待观众数量上,2017年全年超过9亿人次走进博物馆。从网友关注的展品类型来看,瓷器、青铜器和佛像位列前三,国画、油画、雕塑、玉器、石刻、陶器、化石依次列后。而超过70%的网友是出于自身兴趣或被特展、宣传资料吸引主动逛展的,仅有8%的网友出于学习或工作的原因走进博物馆。

随着文博类综艺的火爆,博物馆成了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去一个城市旅游,到当地最有名的博物馆打卡也成为热潮。

博物馆应是一个经常“刷”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口常年排着长队,让人觉得国人对博物馆的热爱程度空前高涨,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爱上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的事,目前很多中国人去博物馆就满足于‘我去过’。”

在马未都看来,博物馆应该是一个经常“刷”的地方:“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常来常往的地方。我们大部分人会认为经常去一个商场是正常的事,但是一个人经常进出博物馆,大家觉得这不太正常。其实经常进出博物馆是有好处的,西方有的人每年每一个博物馆都要去若干次,每一个新展览都会到场。”

审美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

著名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原馆长罗宁说:“在西方,公众都有逛博物馆美术馆的习惯,因为他们的审美教育是从小就有的,就像他们爱弹琴、爱艺术、爱运动一样。休息时间,家长带着孩子去逛博物馆是一种常态。”罗宁认为这一方面也与国外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有一定关系,“国外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在建筑公共服务方面也比较完善,比如选择建在地标最优美的地方。我印象中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国立美术馆,很多新人在美术馆门前拍婚纱照,因为它本身就是非常优美的。”

博物馆不是只盖房子这么简单

罗宁表示,随着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强大,中国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最快的国家,“尤其很多西部城市,都在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贵州、宁夏、青海都有超过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新疆即将建成占地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罗宁强调,“虽然迎来了空前的发展,但博物馆不是只盖房子这么简单,放什么、怎么陈列、公共教育、观众引导、对外交流等软实力如何发展才是要思考的问题,不能浪费资源。” 华商报记者 罗媛媛

>>刷馆达人

问博物馆保安“晚上我能睡这吗”

余静文,80后,现居北京。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从事互联网行业直到2012年从搜狐公司辞职。像所有文艺女青年一样,她高中开始写作并且发表文章,她还有一个最大的嗜好就是刷博物馆。

余静文说,她从2004年开始频繁出入博物馆,去过的地方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上海、四川等,到底去过多少个博物馆,还真没统计过。“刚刚五一来了西安。最近四五年,平均每个月去博物馆看展8-10次。”这样的经历绝对堪称刷馆达人了。

“2005年去河北石家庄出差,有小半天的空闲,就打车去了河北省博物馆。当时,每个展厅都空无一人,保安见我看得仔细,还特意打开了几个灯。快闭馆时他问我,一个小姑娘看这些东西害不害怕?沉浸在精美展品氛围中的我随口答道‘晚上能让我睡这里吗?’说完,发现他的表情十分复杂。”博物馆到底什么地方有如此吸引力,“人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而博物馆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余静文这样认为。

对于如何告诉不喜欢逛博物馆的人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值得看什么?余静文表示,在博物馆最重要的事当然是看展品。“去博物馆参观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但看懂博物馆里的展品是有门槛的。除了展品本身的精美,附加其上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往往会更有价值。”余静文认为,现在很多人并不喜欢逛博物馆可能也和很多博物馆的“待客”能力有关,她认为,“博物馆需要提高博物馆讲解人员的能力,统一背课式的内容如同复读机一样枯燥无味。可针对讲解员本身特点进行分类,同时细分讲解人群,开展相对应的普及讲座,还要增强参观的舒适度。现在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很受年轻人喜爱,但不少都是针对90后、00后的人群,应开发一些所有年龄段都适合的实用产品,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谈到刚来过的陕西,余静文也给出建议,“陕西博物馆资源极其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繁多的展品在常展中多久更换一次合适?如何布展才能不让参观者有种走入仓库的感觉?展品介绍只有名字、年代、出土地点,会不会过于敷衍,特别是针对审美价值不高,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所以,极丰富的资源如何合理展示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华商报记者 赵蔚林

>>时尚达人

看了又看 只因策展主题充满新意

最近,记者竟然在博物馆里两次“偶遇”时尚博主董晨。整天追逐“转瞬即逝潮流”的时髦精怎会和博物馆内千年不变的古董联系起来?他说,是因为热爱。那些先人传下的物件也代表了一种潮流,一种当时的潮流,看着它们也就看见了历史,很打动人。

作为时尚博主,经常在不同城市穿梭,“工作之余去博物馆”是董晨放松身心的秘笈,“每到一个没去过的城市,如果当地有博物馆就一定会去参观。看着那些展品,就能感受历史,感知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很有意思。”而具体说到博物馆藏品,每个人的喜好又有不同。身为时尚博主的董晨有什么偏好?“我喜欢壁画类,还有金银玉器和珠宝。因为珠宝的材质、制作工艺都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在很多人眼里,博物馆就是一个稳定的存在,有什么必要去了又去呢?对此,董晨说:“策展的内容不同,每次展览就会带来一种话题,或者一个主题,有新的藏品加入,你就会为了这个主题去参观。比如年初故宫的‘宫里过大年’展览,以前我们去参观,一件一件文物,我们通过标签大概知道哪些皇帝妃子用过的东西。但是故宫首次将清朝皇室过年的文化礼俗全方位呈现出来,你可以了解到皇帝、皇后如何过年,准备哪些器物,你会大开眼界,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过,所以看着那些东西还挺震撼的。第三个展区可以参与互动,感觉还挺棒的。” 华商报记者 路洁

西安105家博物馆今日减免门票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陕西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将在渭南市博物馆举行。

据了解,启动仪式的内容有:《陕西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图书首发式;“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上线仪式;第二批社区博物馆授牌仪式;“智游陕西博物馆”陕西省百家博物馆电子讲解服务平台发布;《百年沧桑——渭南记忆》陈列展览开幕仪式等。

另据悉,5月18日当天,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蓝田水陆庵壁塑博物馆等105家博物馆将减免门票开放。其中,钟鼓楼博物馆、半坡博物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等半价,陕西自然博物馆当天免费发放2000张门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前200名游客可免费领票。

今年博物馆日期间,全省文博单位共举办43场新展览和211场活动。其中西安市将与华商网合作,开展为期一月的“传承中国记忆发现文物之美”博物馆季活动。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