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中国 > 正文

华商连线 72岁母亲照顾植物人女儿31年

终于听到52岁女儿叫妈妈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72岁的母亲照顾52岁的植物人女儿31年,如今,她终于叫出了一声“妈妈”。

31年起早贪黑无微不至的照顾,11300多个日日夜夜贴心的看护,听到瘫痪在床的女儿一声“妈妈”,方雅云感觉一切付出都值了……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这位72岁普通母亲身上,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

>>欣喜落泪

瘫痪31年的女儿叫妈妈

母亲节前收到最好礼物

5月15日,浙江绍兴嵊(shèng)州市崇仁镇高湖头村的方雅云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女儿的一声“妈妈”,仍记忆犹新,兴奋得有些语无伦次。“那是立夏(5月6日)的第二天上午,我正在灶台前忙活着做早饭,突然听到有人在喊‘妈妈’。我开始还误以为是屋外邻居家的孩子在喊,当我走到女儿的病床前时,女儿又喊了一声‘妈妈’,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瘫痪31年的女儿在叫我,31年的辛苦付出,终于见效了……”

方雅云说,当时她激动得老泪纵横,她抱起女儿亲吻女儿的脸颊。采访中,方雅云将电话递给女儿,“来,叫妈!”听筒里传来:“妈妈——妈妈”,尽管陈水君吐字发音仍不太清晰,但记者还是真切地听出,这是女儿对母亲呼唤的回应。

女儿一声“妈妈”,唤回了方雅云对以前美好生活的怀念。“哎!”她大声应答,她说这是她在今年母亲节前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她(女儿)52岁,我72岁,我等这一刻足足等了31年……她是我的心头肉,她2岁多时学会叫‘妈妈’,要不是那场车祸,我女儿不知会多幸福……”方雅云哽咽难语,“你要是知道,这31年来我们遭的罪,你就能理解我重新听到女儿叫‘妈妈’的那种心情了……”

>>飞来横祸

曾是村里人羡慕的姑娘

抢救28天捡回来一条命

方雅云口中的女儿名叫陈水君,生于1967年,曾是方雅云和陈贵兴两口子的掌上明珠。1988年,21岁的陈水君出落得亭亭玉立,经亲戚介绍,进入甘霖镇第一丝织厂工作。陈水君孝顺懂事,每次领了工资,都会想到父母,会买礼物回家看望父母,而且洗衣、做饭样样都拿得起。女儿当时不仅是父母的骄傲,也是村里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厄运很快降临到这个乖巧可人的姑娘身上。

8月的一天下午,陈水君在马路的一个转弯处被汽车撞伤头部,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她头部遭受重创,大量出血,被紧急送医院抢救。等到方雅云和陈贵兴赶到医院时,女儿再也没说一句话,一直昏迷不醒。医院全力抢救28天,陈水君虽然捡回一条命,但却瘫痪在床,失去了语言功能,双眼没有一丝神采,成了植物人。

当时交警部门认定陈水君负事故主要责任,对方是当地一家企业的司机,最终赔偿了6000多元了事。为抢救女儿,夫妻俩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实在负担不起高额医治费用,只能让女儿出院回家静养。一家三口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煎熬考验

揉搓按摩护理勤洗勤换

再脏再臭也是自家女儿

回到家中的陈水君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昏睡伴随着抽搐,日常吃喝拉撒全部由方雅云打理。

为了不让女儿离开视线、方便照顾,方雅云把女儿的床就支在厨房里,这样做饭时也能照看女儿。农忙时节,她得下地干活,为了防止女儿坠床,只能将女儿用绳子固定在床上。等她干完农活回到家,女儿已是满身屎尿。方雅云任劳任怨,拖着疲惫的身躯打水为女儿擦拭、换洗衣服。

瘫痪在床的女儿经常大小便失禁,可作为母亲的方雅云从未嫌弃,每天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女儿擦身子。31年来,女儿从没生过褥疮,这得益于方雅云的悉心看护。可31年来这样过的每一天,对一家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和煎熬。

为了让女儿生活的舒服一些,除了调理饮食,揉搓按摩护理,方雅云能做的就是给女儿勤洗勤换。“她瘫痪在床,夏天天热,气味大,就得勤换洗,冬天稍微好点,但还是得勤换洗。冬天村里的水塘冻得像砖块那么厚,我也得敲开冰块为女儿洗脏衣裤。”方雅云告诉华商报记者,她自己如今都72岁了,背也驼了,体力不支,有时只能跪在床上为女儿做护理。“车祸是没法改变的事实,就算女儿再脏、再臭,她也是我生下来的孩子,我只要还有一丝力气,我就要拼上老命好好照顾她。”这些年来,方雅云从来没有在外面过一个夜,即使是双亲去世,晚上她也会赶回家照顾女儿,从未间断。

高湖头村地处崇仁镇西北部山区,是一个海拔600米的小山村,因为女儿遭遇车祸瘫痪,方雅云一家成为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村民们在惋惜之余,也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这家人。有时村民会把水果、零食偷偷地放到方雅云的家门口。

>>习以为常

始终不离不弃努力活着

幻想女儿能嫁人过日子

“我没事就让她叫妈妈,其实就是想锻炼她的思维,看能不能唤醒她对以前的记忆,这也有助于她的恢复……”方雅云说,她对这种清苦的日子其实早已习以为常,但女儿的一声“妈妈”,让她的心头很热。每当忙完手头的活,为女儿收拾妥当,她喜欢静静地守在女儿的床边,听女儿叫妈妈,这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最高的生活享受。对于别的母亲来说,听孩子叫一声“妈妈”是再稀松平常的事,但对她来说,却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望。

她想着,如果有一天女儿彻底康复,恢复如初的话,她和丈夫陈贵兴一定要告诉女儿:我和你爸从不曾放弃你。

华商报记者采访过程中,76岁的陈贵兴在一旁急切地插话,“我是怕我们嵊州的土话,你们媒体记者听不懂。”

陈贵兴说,女儿遭遇不幸后,妻子方雅云就成为一家人努力活下去的主心骨,妻子不怕脏、不怕累,承担起伺候照顾女儿的重任,他挑起了养活一家人的重担。“她给女儿换洗擦拭时,我就给她打下手帮忙,我们自己的女儿,有什么好嫌弃的。”陈贵兴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们平时就靠省吃俭用,他把在山里采茶、挖毛笋和打短工积攒下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给女儿治疗,还去杭州、上海等地的大医院寻访名医、专家,为女儿治病,希望女儿能够有一天康复。

“每个月光是给她治病就要花五六千元,这些年下来,少说也为女儿花去几十万元。”陈贵兴说,生活再苦再累,他和妻子都会挺下去。好在,很多爱心人士心、热心村民和嵊州市老顽童志愿者帮扶着他们,当地政府部门也为他们一家办理了低保,他们的压力能减缓一些。

31年病床前无怨无悔地照顾,女儿的叫声让夫妻俩对生活重燃希望。女儿是他们夫妻俩的最大牵挂,方雅云始终渴望女儿能彻底摆脱病痛,能重新站起来,她甚至还幻想女儿还能找个好人家好好过日子,那样的话,他们老两口才能彻底放心。

>>执着坚守

母亲一息尚存关爱不止

女儿奇迹般逐渐恢复

陈水君遭遇的一切是不幸的,但对一家人来说,他们又是幸运的。陈水君的病情和生活,现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离不开爱心人士的救助。

“方雅云作为母亲的坚守,一息尚存,关爱不止的信念,最令我感动。”最早关注、最早报道方雅云一家遭遇的志愿者张亮宗告诉华商报记者,2010年,当时他是嵊州市关工委的顾问,同时也是《绍兴日报》的记者,偶然的机会报道了此事,此后他年年都来探望,已经坚持了9年。“我一般会在母亲节或其他节日,带着慰问金、慰问品和营养品,组织其他志愿者一道走进大山,来到方雅云的家里慰问。”

方雅云和陈贵兴告诉华商报记者,5月9日和14日,爱心志愿者再次来到家里慰问,令他们非常感动,她把女儿叫妈妈的事情分享给大伙,大家都替他们老两口高兴。

“31年母爱创造奇迹,我当时也是亲眼看见、亲耳听见她叫妈妈了,她能叫妈妈,让她母亲也很开心!”张亮宗欣慰地说。

5月15日,嵊州四季医院康复科主任沈炎波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表示,“5月9日,我代表医院来到方雅云家,对陈水君进行了义诊。同时,方雅云年纪也大了,她常年伺候女儿,特别是为女儿做护理和理疗的过程中,腰酸背痛,背都驼了,所以也顺便给方雅云带来了免费的膏药。”

沈炎波介绍,“她(陈水君)的大脑基础功能正在逐渐恢复,这是一个奇迹!她暂时还不能站立行走,也不能讲话,嘴里只能两三个字地往外吐,发音比较含糊,但是说‘妈妈’时,还是能听出来的。随着语言功能的逐步恢复,她的大脑正在慢慢醒过来,通过辅助性步行,配合科学的康复治疗,她甚至很有可能会重新站起来。”

沈炎波说:“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我们决定下周三(5月22日)派救护车接她到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免费治疗。”沈炎波分析认为,经过这么多年,陈水君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没有进一步退化。“我不敢打包票,但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她康复的希望会比较大,我们希望她能再往前走一步。”

沈炎波表示,医院通过的康复治疗是全程免费的,不仅救治免费,而且还对陪护的母亲方雅云的食宿也免费,包括提供生活和洗漱用品。 华商报记者 李华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