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父母爱给孩子“贴标签”?

换个方向试试看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在一起聊天时,不是吐槽孩子性格开朗、太张扬活泼、在外不愁吃亏,就是感慨孩子太内向了,担心进入社会没有竞争力。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郭春笋直言,这些现象都很真实地反映了“亲子沟通中——家长给孩子贴标签”的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郭春笋也经常听到这些问题,而她总会提醒家长,以后不要再带着“给孩子贴标签语句”交流了。比如说,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说:你就是不爱学习。或者说:你挺聪明的,就是太贪玩,不然你学习肯定比现在好得多。

郭春笋认为,父母虽然出于一片好意,想帮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习惯,“但是带着这些标签去跟孩子沟通,都会潜移默化地,不断强化这些标签。特别是在给孩子强化一个负面印象时,带给他的往往是一些不好的影响。因为这些负面的词语就像一个诅咒,把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给限定死了。‘你就是内向,你就是胆小,你就是不踏实,你就是跟别人处不好关系……’”

负面的标签往往暗示着父母的不接纳

为什么说带着标签沟通,反而会强化这些标签?郭春笋表示,因为负面的标签,往往暗示着父母的不接纳态度,破坏沟通效果。比如,一个孩子总是哭,如果大人打上“软弱,玻璃心”的标签,把它作为缺点提出来,希望孩子以后坚强一点。那么她再哭的时候,父母就会用各种方式明示或暗示她:不要动不动就哭,哭是不好的,坚强一点才好。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你这样是不好的,我们不接受现在的你”。所以孩子会感到很自责和委屈,好像被父母抛弃了一样。

用“正向标签沟通”帮助孩子更好解决问题

案例再现:

妈妈:你又跟小朋友打架了!你怎么就那么喜欢惹祸呢!

孩子:他先拿我的东西……

妈妈:他拿你的东西,你就好好跟人家说。实在不行你就告诉老师。我都跟你说多少次了,不要打架,要好好跟小朋友相处,你怎么就不听呢?

孩子:……

妈妈:听到没有!

孩子:听到了。

大家听到了吗?孩子心里的声音是:我就是这样啊,难道这样的我有问题吗?其实,这个孩子打架,既可以看成是惹祸,同样也可以看成是勇敢,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从不同的角度看,很多事情同时包含了正面和负面的意义。

正向标签沟通,也就是给一件事贴上正面的标签,承认它的正面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跟孩子讨论怎样把事情做得更好。

现在再看一下,跟小朋友打架的例子,如果我们换上正面标签,把它看成是“勇敢,懂得捍卫自己权益”的表现,父母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

妈妈:你不想让别人拿你的东西,你勇敢地保护它,妈妈很喜欢这份勇气。

孩子:但是老师批评我了。

妈妈:老师批评你,不是因为你的勇气,而是因为别的小朋友受伤了。你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方法,一边保护你的东西,一边不让别的小朋友受伤。

孩子:那我下次只吵他,不打他!

妈妈:这是一个好方法,还有吗?

孩子:还有……我可以告诉老师!

郭春笋老师分析说,用这种方式来沟通,不仅所有的目的都达到了,而且孩子理解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尊重了孩子的自主动机。父母先给孩子的行为贴一个正面的标签,接纳他表现当中那些好的方面,然后再讨论怎么样可以好上加好。

也许有的父母会担心,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我还给他贴正面的标签,还接纳他的行为,会不会鼓励他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郭春笋老师强调,这种“正面标签”方法只是接纳孩子本身具有好的方面,同时也要让他知道,这个行为可能带来不好的后果,让他作为一个好的“人”,去改进一件不好的“事”。

郭春笋老师称,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沟通思路。把人和事分开,给孩子的缺点或错误贴上正面标签,让他感觉到他的人是被接纳的,而他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他才会更有动力去改进。不是毫无原则地纵容,恰恰是让孩子学会,什么事是好的,什么事不好?有哪些方面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因为他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所以他更有动力去思考这些问题,让自己做得更好。

标签效应越早运用越好

帮助孩子“强化优点、淡化缺点”

“根据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思想,小孩子是一张白纸,若干年以后是风景如画,还是乌云密布,早期教育影响巨大。所以越早运用正面标签效应,效果越好。”教育心理学专家,西安交大韩城学校总校长刘鹏表示,在儿童教育中,完全可以正确应用标签效应,来帮助孩子强化优点,淡化缺点。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对小孩多鼓励,少批评,可以在具体实践中,通过贴“正面标签”的方法,不断强化孩子的优点。

比如说,当孩子挑食的时候,父母不必当着客人的面去说,这孩子特别挑食,吃包子不吃皮儿,吃饺子只吃馅儿,这孩子嘴特别刁等等负向标签,这样,孩子的缺点就会附着在身上,很难改变。当孩子去吃青菜的时候,父母可以强化他说,孩子现在上了幼儿园,都懂得多吃蔬菜对身体有好处了,现在变得越来越爱吃蔬菜了;当孩子去喝牛奶、酸奶时,大人也可以不断强化他的行为,我们孩子现在都知道喝饮料不好,爱喝牛奶,增加体力、智力等。

父母在孩子教育中要充满智慧,如果用贴正向标签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强化优点,淡化缺点,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会越来越多。

西安市西光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徐书娟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在她看来,在学校老师给学生的积极暗示要比父母对子女贴标签价值更大。徐老师说她曾经带的一名理科生,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心理很压抑。她便借助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不断鼓励暗示孩子很优秀,让这名女同学参与《牡丹亭》中杜丽娘一角的表演,帮这名同学重新找到自信。后来这位女学生在大学期间也踊跃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乐观开朗。 华商报记者 陈红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