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陕西 > 正文

“他养我小,我养他老”

女儿接病瘫父亲回家照顾

父亲19年前患病瘫痪,哥哥、母亲先后去世,她把父亲接回家,和丈夫一起悉心照顾老人。这对50岁的农村夫妇的孝行感动着邻里。邻居说:“有她这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再加上县里这些年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好传统,我们村好多年都没出现过不孝敬老人的现象了。”

父亲患病头两年

她天天在娘家照顾

今年50岁的罗小英和妻子荀振平家住洋县谢村镇四红村,在村里一提起他们夫妻俩照顾病瘫父亲19年的事,村民们都说,这两口子确实不容易。

3月5日上午,华商报记者来到了荀振平家,在靠里的一间卧室内,火炉旁边,她81岁的父亲荀爱民穿着新棉衣、新棉裤坐在靠背椅上,荀振平正在给父亲喂饺子。

荀振平一边招呼记者一边解释说:“(父亲)不敢感冒,一感冒全身就僵硬,连口水都喝不下去。”因此每到冬季,丈夫就在老人房间内搭起炉子,她也给父亲准备棉衣棉裤和厚被褥,就是为了让老人少感冒。

原来,荀振平娘家在谢村镇后湾村,距四红村只有5公里。1991年,她和丈夫罗小英经人介绍认识结婚,并于1996年生下大女儿。

而就在2000年,当时58岁的父亲荀爱民突发脑溢血,经过全力救治 虽然保住了命,却落下严重后遗症。荀振平说,父亲刚开始得病那两年,右腿、右手一点都不能动,不能说话、挪步,吃饭得让人喂。由于身子动不了,拉在床上是常事,几乎天天要清洗。“我母亲身体很差,哥哥伺候不好,嫂子在外务工,我就和妹妹轮流照顾父亲。”荀振平说,那时女儿只有4岁,她几乎天天住在娘家,和哥哥、妹妹、妹夫、丈夫一起搀扶父亲做恢复训练,平时还得抽空回家种庄稼。2005年,荀振平的小儿子出生,就在自己怀孕及给儿子哺乳期间,她也是让丈夫前去代替自己照顾父亲。

母亲哥哥先后去世

她将父亲接回家

在一家人悉心照料下,荀爱民慢慢能说清一两句简单的话,在别人搀扶下开始能迈小步,睡在床上也能独立翻身了。可就在一切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意外却接二连三降临。

2009年9月,荀振平的哥哥突发脑溢血,经抢救后勉强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劳动能力。看到这些,嫂嫂领着女儿离家出走再没回来。从此,荀振平便频繁地带着4岁的小儿子往返娘家。2013年下半年,荀振平的哥哥和母亲先后因病离世。处理完母亲后事的第二天,荀振平便与丈夫将父亲拉回了自己家照料。从此,照顾父亲的责任就完全压在了夫妻俩身上。

说起姐姐和姐夫当初的决定,荀振平的妹妹荀小冬充满敬佩。“我身体一直不好,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安葬母亲时,我正为下一步照顾父亲担忧,没想到姐姐和姐夫竟然毫不犹豫地接走了父亲。”

老人一晚起夜七八次

女婿夜夜守床旁

“将父亲接到家里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一下子踏实了。”将老人接回家后,细心的荀振平不光照顾老人的身体,也想法抚慰老人的情绪:她将卧室里的床、桌子、衣柜与窗子的位置,布置成与父亲家里完全一致,“这样能使父亲还像住在老家一样。”

5日,华商报记者在老人20余平方米的卧室里看到,房子中间摆放着炉子,床边是一把铺着皮垫的靠背椅;靠窗位置一张桌子上摆着10多盒药,桌子两边分别是一张床。荀振平说,两张床,一张是父亲的,另一张则是丈夫的。

荀振平说,老人每天夜里都要起夜七八次,所以为了方便照顾,丈夫便将床安在了旁边。而自从照顾岳父以来,罗小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每天早晚给老人量血压、洗脚、洗脸、擦洗身子、处理污物,白天还要就近到城固县城去打零工挣钱养家。

而说起照顾岳父,罗小英说,他9岁丧父,13岁丧母,大哥结婚后就搬了出去,从小他就和患有精神疾病的二哥相依为命。而就在2017年10月,二哥也因车祸去世,这么多年来,岳父家的遭遇让他感同身受,对于妻子,他不仅理解,也很支持,“照顾岳父虽然辛苦,但有岳父在,我觉得这个家就是完整的。”

治病花光积蓄

她说“他养我小,我养他老”

采访中,今年81岁的荀爱民说:“没有她,我坟上的树……都有碗口粗了。”

荀振平家中经济并不宽裕。她说,女儿去年已经出嫁,小儿子还在上初中,父亲长期服药,每月要花费3000多元。“种了四五亩地,稻谷卖不了多少钱,全靠他爸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荀振平说。罗小英也说,为了岳父能安享晚年,他们夫妇一直勒紧裤腰带生活,“我们吃简单、穿简单、用简单,再难也要救父亲。”

荀振平夫妇照顾病瘫父亲的孝举,得到了邻里的同情与肯定。2017年除夕前夜,老人突然旧病复发,而此时,荀振平12岁的儿子也正发着高烧。夫妻俩在邻居帮助下将老人送上120急救车,一同去了医院。慌乱间,却把生病睡着的儿子锁在了家里。等医院里老人病情稳定已是凌晨了,荀振平这才记起孩子。她赶紧赶回家时,孩子浑身发烫,陷入昏迷,还好送医院后,孩子病情缓解。

邻居罗继林知道这事后,心疼地数落了她一番。此后每当老人发病要送医院时,罗继林等邻居就成了荀振平照顾家庭的好帮手。“振平太不容易了!有她这活生生的例子摆在这,再加上县里这些年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好传统,我们村好多年都没出现过不孝敬老人的现象了。”罗继林说。

荀振平的儿子罗丽鹏说:“爷爷有时爱发火,妈妈也是耐心地照顾他。妈妈身上的勤劳、孝心与耐心,也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

“我只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父亲。他养我小,我就要养他老,有父亲在,家就在。”面对将来的生活,荀振平淡地说。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