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中国 > 正文

一箭双星 北斗导航迈向全球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张昊)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此次发射的这两颗卫星,也是2018年北斗三号的收官双星。

长三乙火箭采用的液体动力由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提供。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这两颗卫星提供了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星间链路子系统等全部有效载荷。

中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2009年经国家批准启动实施的北斗三号工程于2016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后续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届时将共有35颗北斗三号卫星进入轨道。

相关报道

五院西安分院承担卫星有效载荷研制任务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是我国北斗导航卫星有效载荷总体设计与产品研制的核心单位。20多年来,西安分院承担完成了北斗一号4颗卫星、北斗二号18颗卫星全部有效载荷研制任务。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共计35颗卫星(5颗试验星和30颗正样卫星),西安分院迄今已承担了其中23颗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任务。

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北斗一号双星定位系统立项,开启了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建设。航天504所(西安分院前身)承担了卫星有效载荷系统和跟踪子系统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制工作。2004年9月,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立项。西安分院的北斗研制团队历经8年奋斗,实现了高稳星载原子钟技术、星载精密测距技术、连续稳定的导航信号生成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2012年,西安分院启动北斗三号研制工作,需要在短短几年完成3颗飞行试验星和近20颗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据西安分院北斗三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介绍,西安分院研制队伍开展技术攻关,持续提升RDSS载荷能力。持续提升星载原子钟性能,最终实现长寿命、高精度、小型化、全国产,体积重量缩小近一倍,精度提升一个半数量级,达到600万年相差一秒的精度水平。在全球首创混合体制星间链路,10年孕育出30多颗星、几万公里高精度网络化测量型星间链路,确保了我国按计划建成高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张昊

同步播报

首届中国微小卫星大会在西工大举办

华商报讯(记者 马虎振 通讯员 田庆青 庞维健 付延)11月19日,首届中国微小卫星大会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举办。

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高阳,西工大校长汪劲松、副校长张卫红等出席大会。来自20余个国家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开展学术交流。

微小卫星技术作为近年来航天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已经成为航天技术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对地观测、通信与导航、深空探测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余琦在会上发布了由西工大发起的“国际大学生立方星星座深空探索计划”。该计划将发射10-20颗6U和12U的立方星组成星座,引领全世界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共同开展小行星探测等深空科学探索。会上,航天学院教授周军宣布了国际立方星及应用创新设计大赛结果。西工大的“即插即用模块化立方星对接机构”项目获三等奖。本次会议包括国际立方星及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学术论坛、会展三大部分。在今年航天日纪念大会上,西安被宣布成为中国微小卫星大会永久会址。

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 摄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