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电子报 > 专题新闻 > 正文

不礼让斑马线 704辆车被罚

礼让“斑马线”,看似简单的一件事,不仅反映了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交通安全、文明出行意识,也是一个城市文明交通的重要标志。近期,榆林市交警部门多次集中曝光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榆林政府部门号召文明出行的各项活动如火如荼。华商报记者实地体验发现,在城区交通要道、十字路口,礼让行人的行车文明习惯正逐步养成。

集中查处交通不文明行为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长期以来,一些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不减速、不停车的行为,造成人车混杂、道路拥堵,严重的甚至会诱发道路交通事故。榆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驾驶人的法定义务,行人、非机动车遵守交通信号灯同样也是法定义务。小小的斑马线,可以说是城市守法文明、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的一条标尺。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榆林文明网已发布9期机动车不礼让、车辆不文明行为名单,不少违法车辆信息被公开曝光。

榆林市文明办公开发出倡议,城市文明离不开每一位市民的努力,曝光的目的是让广大市民、驾驶员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交通不文明行为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巨大危害。希望教育一个人,能够影响一个家庭,影响整个榆林,做到文明交通人人参与,共同抵制交通陋习,创造美好的城市交通环境。

从今年9月开始,榆林交警二大队的交警在街头现场教育劝导、处罚不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交警二大队大队长刘清生介绍说,当前榆林文明城市创建已经进入新的全面推进阶段,大队发挥交警铁骑“精准快灵”作用,加强机动车乱停乱放、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工作。

刘清生表示,发挥交警岗亭、LED电子屏、文明交通学习劝导点作用,加强与文明引导员配合,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强新建路、长城路、人民路、钟楼巷、八一巷等繁华密集人流车流的主要路段、重要路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每周定期统一行动集中整治。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从9月28日至10月30日,交警二大队现场处罚704起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教育劝导不礼让斑马线、闯红灯违法行为7000余起。

“看到车让人,心里感觉特温暖”

榆林交警二大队岗勤中队民警万其介说,自从交警部门针对机动车斑马线未礼让行人这一行为进行治理以来,车让人的现象正在慢慢变好。“一般都是劝导,司机师傅下次就不会那么做了,不听劝阻的执法取证处罚,公开曝光。”

昨日上午,华商报记者在榆阳路和长城路十字路口等路段看到,大部分司机在行驶过程中,看到有行人过斑马线时,都会自觉停下车辆礼让。家住长城路的李先生发现,最近在通过长城路与榆阳路十字斑马线时,明显感觉到机动车慢了很多,遇到行人能提前避让,等待行人通过。“现在车辆过斑马线时,只要看到有行人通行,就会礼让。每当看到这些,心里感觉特别温暖。”李先生年过七旬的老母亲微笑着告诉记者。

华商报记者来到人民路与长城路十字路口,这里商场和批发市场多,行人密集。有行人通过斑马线,远远驶来的一辆黑色越野车看到后,明显地放慢了车速,在离斑马线还有几步的距离停了下来,后面的车子也都跟着停了下来,没有汽车按喇叭,行人顺利地过了马路。2路公交车站旁,一辆快要进站的公交车在人行横道前慢了下来,让一个老人先过马路。这位步态蹒跚的老人对记者说,公交车司机也没有按喇叭,没有和行人抢着过。

看到好些司机逐渐养成了礼让行人的习惯,有着十几年驾龄的房先生有了真切感受。他说,“车让人”融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几天前,他在礼让时,行人带有谢意的眼光与他对视,让他在塞北这个寒冬里心里感到温暖。华商报记者街头采访了多位私家车主,他们表示良好出行习惯的养成既是对行人、车主的双向保护,也是相互尊重,文明有礼的风尚。

为有效提升榆林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动员全民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建设行动,迅速在榆林市形成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机动车驾驶人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榆林市文明办、市交通局、市公交总公司发起了以“珍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榆林中心城区公交车率先开展“礼让斑马线、开车杜绝使用手机”的活动。

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谢宏表示,公务车、公职人员私家车要率先行动,让“礼让斑马线 开车杜绝使用手机”行动由点到面,在全市的“公”字头车辆中迅速推开。文明交通需要大力倡导和严管相结合,坚持宣传、教育、管理、整治、处罚、监督多措并举,倡导和管制双管齐下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城市交通秩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让市民感受到交通文明新风尚。推进常态化管理,共同构建文明交通秩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急需的诉求做起,以“礼让斑马线”活动为切入点,多方联动,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共同构建文明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华商报记者 余林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